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地產商會晤特首後 贊同續行勾地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27]
放大圖片

 ■地產建設商會贊成繼續實行勾地拍賣制度。圖為去年11月29日信和以19.4億元投得廣播道1號地皮。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梁悅琴

 去年底一度引起地產發展商之間就政府的賣地政策問題掀起激烈爭辯事件,似乎暫告一段落。地產建設商會會長何鴻燊及其會員昨與特首曾蔭權會面聽取其參選政綱後,表示該會會員過去有研究過,是否應該恢復定期賣地,但最終會員都不希望恢復定期賣地,因為已經滿意現時勾地機制。

 何鴻燊認為,現時勾地政策,比較政府定期拍賣土地好,因為定期賣地可能影響樓市,若果市況疲弱,會令樓價下跌。他又不認為,勾地政策會影響到政府收入。不過他表示,豪宅地皮需求大,相信政府會有適當安排,商會日後亦會給予意見。

「定期賣地遇市弱令樓價跌」

 地產建設商會去年底曾向各大、中、小型發展商派發問卷,就有關勾地表的內容進行意見調查,當中以贊成政府恢復定期賣地及雙軌進行的意見佔多。據悉,逾10家發展商表態贊成政府恢復定期賣地(包括新地、恆隆、會德豐、香港興業、裕泰興及泛海等),以及勾地表及定期賣地雙軌進行(恆地、新世界、嘉華、合和及英皇等)的意見,而反對恢復定期賣地的發展商包括長實、南豐、鷹君、信置及菱電等)。

 新鴻基地產副主席郭炳江於去年12月7日股東大會上呼籲率先表態,政府要因應本港經濟環境改善,在保留勾地表制度之餘,可考慮恢復定期賣地。郭炳江指出,現時經濟復甦,市民薪酬水平上升及息口見頂下,對樓宇的需求將不斷上升,而本港樓市現時每年新供應量僅1.4萬伙,據以往經驗,本港每年的新樓需求量達2.2萬伙,因此政府有必要恢復定期賣地。

新地曾呼籲定期賣地

 不過,翌日長實執行董事吳佳慶就應否恢復定期賣地,高調闡述集團的意見。她表示:「從香港整體宏觀去看,勾地政策持之以久,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且運行非常好。現時樓市穩定向好,是勾地政策產生出來的效果。」她認為,香港實行市場經濟,勾地政策正是市場經濟的體現,定期賣地是計劃經濟。她說,當市場有需要時,便會勾出較多土地,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相反,定期賣地則缺乏彈性,政府要在1年前便訂出拍賣多少土地 ,政府根本不知道市場需要哪些土地、多少土地,容易造供求不平衡,市場屆時就會以價格的波動來回應政府的土地供應,樓價波動不僅影響發展商,對小業主也不是好事。

 同時,吳佳慶表示,不同意勾地政策會令小型發展商參與度低,並面對更大風險的說法。她說,勾地對大小發展商在市場中承受的風險是一樣的。若勾地者買不到地,定期賣地亦一樣,不是政策問題,若價錢不到,任何發展商在定期賣地也未必買到地。

李兆基以「擺酒」倡並行制

 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其後則認為,勾地及定期賣地各有好處,並以「擺酒」比喻,稱無論是以勾地或定期賣地的形式出售土地,地皮最後亦會賣予發展商,就如酒菜遲早會奉上客席一樣,只是遲或早。他稱,較為渴市的中高價市區地皮,可以定期拍賣,偏遠地區、需求較少的低價樓地皮,則可用「勾地」制度。

 他續說,定期賣地或「勾地」,都各自有利有弊,無論採用哪一種制度,問題都不大。他認為,港人置業比例已很高,住屋需要主要來自「細屋換大屋」,現時本港土地供應足夠,絕對不會有「樓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