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汽車會成為夕陽產業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28]
放大圖片

 假如環境生態成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機會成本,我們還應繼續嗎?

晨 風

 從茶壺到宇宙,任何物質都會磨損、衰老與消亡,汽車產業也不會永遠朝氣勃勃,總會有日薄西山的日子。人類所能做的,僅是如何延緩汽車業的衰老。

 汽車改變了人類歷史,卻也過快消耗著人類賴以為生的資源。汽車與資源的矛盾從來沒有如此尖銳,高油價時代的到來讓人深刻反思石油經濟的惡果。

 當中國市場的狂熱令淘金者們沉醉之時,世界汽車業已顯出夕陽經濟的特徵。輝煌的北美車展背後,是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經營業績的全面下滑,虧損、裁員成為2006年的主旋律。百年老店的福特公司2006年在美國市場銷量下跌了8%,預計未來3年還將虧損170億美元。世界汽車聖地底特律如今已輝煌不再,曾興盛一時的汽車製造廠區呈出老態。美國人還沒有從「以大為美」的大車消費中清醒未來,高油價就讓美國車市披上落日之光。幸虧美國還有耐克等諸多世界名牌,可以靠經營品牌獲利。

 權威調查公司預計,美國市場今年將少賣出100萬輛汽車,美國2007年汽車銷量將降到198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即使以節能環保的小車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日本汽車公司,在自己國內的市場也跌入了30年前的低谷。日本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如果不包括微型汽車,日本2007年的新車銷量將只有363.5萬輛,需求之低相當於30年前的水平。即使是日本人最愛的微型汽車,預計2007年銷量也僅能達到1980年的水平。上年中國車市銷量達到720萬輛,增長超過30%,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權威調查部門預計,除了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2007年全球汽車銷售都將進入疲軟時代。中國汽車市場領跑全球汽車市場榮耀的背後,是中國過快消耗著祖先留下的資源。

唯一生機——節制

 當全球汽車市場的大海已在漸漸萎縮之時,中國汽車業卻正瀰漫著擴張的衝動。如何延長汽車產業的生命周期?只有一條路:節制。

 假如不在製造、消費等環節採取節制政策,市場將為資源所累很快由盛轉衰。

 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創下歷史新高,共進口1.45億噸,相當於每天進口原油40萬噸,花費超過664億美元,比2005年多進口了1836萬噸,多花了187億美元。雖然我國成品油進口遠小於原油,但增幅卻高於原油。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三大石油消費國,也是僅次於美國與日本的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汽車豈止消耗石油,也消耗土地、水、新鮮空氣等中國已經非常稀缺的資源。君不見汽車業的圈地之風久盛不衰,造車賣車修車停車,都需要吞下大塊土地,更不用說那些蜂擁而上的汽車城了。據說廣州花都汽車城成為廣州汽車項目用地之最。如果更多資源被汽車過快揮霍,越來越低的汽車價格將很快與高昂的使用成本形成鮮明反差,未來還有多少人會為開車的奢侈買單?北京實行公交優先後,看看小區白天越來越多的停車,就明白汽車正在城市普通人家退出代步角色。

 假如不快速跟上世界汽車業的綠色潮流,中國汽車業也會加速衰老。

 因為政策鼓勵不明顯,中國大汽車企業多忙於應付眼前產值,環保汽車產業化步子較慢,環保理念還停於低層次上。豐田普銳斯所以能以降低成本達到迅速產業化,與始終全力消除消費的企業哲學息息相關。不僅造環保車,生產過程也全力節能。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就是節約,如混線生產讓豐田在生產過程中消費的能源比2000減低了30%。假如我們依然堅持為短期利益拚命,恐怕支撐不了多久。

文化:延長產業壽命

 汽車產業對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正被更有朝氣的新興產業替代,世界經濟的增長方式已悄然發生轉變。文化與環保等產業在發達國家開始欣欣向榮。環保產業在美國方興未艾,美國企業從2005年到2009年在綠色技術上吸引的投資將達100億美元。文化,已經成為歐洲新的經濟增長點。歐洲如今在藝術與創造性產品的收入已經是歐洲汽車製造商的兩倍,其對經濟的貢獻甚至超過了化學工業、房地產和食品飲料行業。受歐盟委員會委託的一項獨立調查顯示,歐洲人的謀生手段正在改變,人們在擇業時選擇電視、時裝等朝陽行業的可能性遠遠高於選擇去汽車製造廠。目前歐盟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已經至少達到580萬,雖然歐盟總體就業機會減少了,但在文化與創造性產業的就業機會卻增加了1.85%。從產業前景看,文化、創造性的產業才是真正的朝陽產業,不僅由於其是啟動人類創新精神的平台,也由於其是能源消耗最低的產業。

 與汽車業比,目前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只在萌芽階段,但發展前景非常光明。假如不增加中國汽車業的品牌文化內涵,中國汽車業可能未老先衰。中國汽車銷量增長同時,創意,卻成了產業中最附屬的東西。在中國汽車企業,汽車技術人員多成為翻譯複製資料的簡單勞動者。假如抽去了國外品牌文化,有幾個中國汽車企業還能靠自己的品牌立身?延長產業壽命,就得給汽車品牌多多注入文化內涵,讓中國汽車業成為聚集創造性勞動的產業。

 凡是製造、消費等環節過多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商品,都會遲早被人類理性相待。當中國汽車市場紅火時,未雨綢繆地琢磨如何減慢產業老化步伐,想來並非杞人憂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