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 :晏嬰清廉恤民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2]
放大圖片

 ■馬承鈞

 春節拜年,得一書法家墨寶,所題乃古賢晏嬰的座右銘:「德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高興之餘,也引起我對這位古代著名政治家的追憶。我國古代勤政愛民的賢臣廉吏不少,如董宣、西門豹、包拯、于謙、海瑞、劉寵、郭修、林則徐等等,其高德懿行值得我們效仿,而晏嬰表現得可謂尤其「特殊」,也格外令人可愛與稱道了。

 晏嬰(?—前500年),世稱晏子,春秋齊夷維(今山東高密)人。先後擔任齊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正卿50餘載,畢生勤政廉潔,為齊國的強盛做出重大貢獻,其政治素養與道德操守極受後世景仰。傳世之《晏子春秋》一書凡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其中某些為政之道,今天看來仍不乏啟示和教益意義。

 至齊景公時,晏子已貴為一國之相,卻始終堅持「廉者,政之本也」的信條,自奉甚儉,衣食住行都力求簡樸隨便,連一些理應享受的物質待遇也堅辭不受。他不像其他高官住著講究的深宅大院,卻住在緊挨鬧市的一所低矮的舊宅子裡。齊景公對此很過意不去,便要給他蓋一座寬敞明亮的大院落。晏子好歹不同意,說:「我的祖輩一直住在這裡,我對國家並無什麼大功,住這裡已經很不錯了!」不久,齊景公乘晏嬰出使晉國之機,派人把晏子的鄰居搬遷,將晏子的舊房子扒掉,新蓋一座大公館。晏子出使回來,路上就聽到這個消息,便下令將車停在城外,派人請景公將新房拆掉,請鄰居們再搬回來,否則他無顏進城回家。景公實在無奈,只好同意晏嬰的請求,晏子這才驅車進城,另外找了一處舊宅住下。

 說起晏嬰的飲食,更令人匪夷所思。一天,晏子正在家中用餐,齊景公派大臣找他議事。晏子見此公尚未吃飯,就將自己的飯菜分一半給他吃,結果,兩人都沒有吃飽。這位大臣回去就將此事原原本本向齊景公作了匯報。景公聽罷大為吃驚,感歎道:「想不到相國府上竟如此貧寒,我卻一直不知情,此乃朕的錯。」當即下令,給晏嬰家送去一千襾黃金和一千石糧食,晏子見狀連連謝絕。幾天後,晏嬰乘一輛舊馬車上朝,被景公看見,便對他說:「相國,你怎麼坐這麼破舊的車啊?我馬上給你送一輛新車!」晏子退朝回府,真的看見一輛豪華新車停在家門口。他知道這是國君的座駕,吩咐家人小心看護,翌日就把它送還宮廷,還親自向齊景公致謝。齊景公見狀,大為掃興,就用話刺他:「夫子不受,寡人也不乘。」晏子說:「您是一國之君,我怎能與您比呢?您派我管理百官,我要求他們厲行節儉,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如果我自己乘坐豪華車馬,下面的官員必定也會效仿我,如此上行下效,必然舉國奢華成風,還怎麼去嚴明吏治呢?」一番話,說得景公只好作罷。

 晏嬰的這些作為,當然不是自我表現或想撈取政治資本,他是一國之相,完全沒有「作秀」的必要了。這一切,正是他「德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的民本思想的自覺反映。有一年秋天,齊國連續降大雨半月不停,田地淪為澤國,災情非常嚴重。齊景公卻充耳不聞,依然在宮中夜夜笙歌飲酒作樂,還派人到各地去挑選「善歌者」。晏子多次奏請景公救濟災民,均被拒絕。於是晏子便把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還把家裡的車馬、衣物等放在路旁供災民使用,然後徒步前去叩見景公:「百姓凍寒不得短褐,飢餓不得糟糠,而君不恤民,我身為一國之相實在是太不稱職了啊!」說罷唉聲離去。景公見狀自覺理屈,終於下令開倉救濟災民。

 晏子敢於諫言、善於諫言的事例還有許多。值得一提者,他不僅通過自己的諫言,為百姓減少痛苦挽回損失,也使突至的事端化險為夷。有一年新春佳節,好酒成性的齊景公與宮妃們通宵達旦狂飲半月而不休,以至朝政荒廢,危及國事。大夫弦章心急如焚,決定以死相諫。沒想到剛欲開口,景公竟將酒杯舉到弦章面前興奮地大喊:「來來來,弦章愛卿,陪寡人再飲幾杯!」弦章怒曰:「君王如不戒酒,請賜臣死。」齊景公一怔,擺手大笑:「美酒乃朕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聲嘶力竭:「那就賜臣一死!」弄得景公不知所措啼笑皆非,此時恰巧晏子趕到,齊景公便對晏嬰說:「相國來得正好,請快幫寡人評評理吧!」

 晏子聽罷端詳,轉身向弦章拱手道喜:「恭喜弦章大夫,你遇到如此賢明的君主,真乃三生有幸,倘若遇到昏君,你早死定了!」晏子此言倒讓在一邊的齊景公坐不住了,便起身自嘲:「相國,我算服你了……寡人聽弦章大夫之言就是了。」自此,齊景公終於不再酗酒。「晏子勸酒」的成功,令人三思。弦章大夫以死相諫未能使齊景公戒酒,晏子一番戲言卻達到了目的。道理很清楚:因為弦章的「諫諍」簡單生硬,把齊景公推到兩難的窘境;而晏子則是因勢利導,既維護了齊景公的「君王尊嚴」,又讓他不得不聽從勸告。與其說此乃晏嬰談話藝術高超,毋寧說是他力戒奢華之風的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其後世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可謂與晏子一脈相承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