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肇慶 乘勢而上 創新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5]
放大圖片

 肇慶毗鄰經濟發達的珠三角核心區,連接祖國大西南地區,是珠三角地區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擁有得天獨厚的西江黃金水道,在實施「泛珠三角」戰略和廣東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處於極為有利的位置。目前,肇慶工業發展成為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重點項目成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基礎;招商引資成為經濟增量的重要後勁;特色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結構性消費成為第三產業提速增效的重要途徑。「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兩項殊榮,體現了肇慶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相融並進的雙嬴格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中國硯都」等表明,肇慶市進一步加快發展的軟實力不斷凸顯。廣東省實施「粵東西北振興計劃」,為肇慶市承接珠三角核心區產業優化升級,促進資本、產業擴張轉移,集聚經濟資源,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面對良好的發展態勢,肇慶正以戰略的眼光、堅定的信心、務實的作風,加快建設繁榮活力、文明法治、和諧安康、生態環保肇慶。

本報記者 余文蓮、余麗齡

「四大經濟任務」,促繁榮活力肇慶

 「實現經濟繁榮,增強經濟活力,壯大經濟總量,提升經濟質量,是肇慶市發展的主要任務。」日前肇慶市委書記覃衛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肇慶市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東進和「東引西連」戰略取向,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加速發展工業、城市、縣域、港口物流經濟,努力創新經濟發展格局。

以工業為主戰場,加速發展工業經濟

 近年來,肇慶市堅持優先發展工業,以工業經濟的跨越發展牽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思路正確,措施有力,成效顯著。

 覃衛東書記介紹說,2003年到2005年,肇慶市生產總值年增速分別為11.4%、13.2%、14.4%,2006年增速為14.5%。2006年預計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2%一比2002年增長12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排在全省地級市前列。目前,肇慶呈現經濟發展持續加快、三大產業同步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逐步邁向富裕安康的良好局面。

盤活優化城市資源,加速發展城市經濟

 肇慶市城市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得天獨厚,城市經濟發展潛力很大。為此覃衛東書記強調,加速發展城市經濟是肇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區域競爭力的客觀要求。

 依據肇慶獨特的城市佈局,肇慶以「東擴南連」,又「東西呼應」、「南北互動」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而這一發展措施準確地、科學地把握了肇慶市城市發展的關鍵問題、肇慶市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使原來提出的「建設一江兩岸、超百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大城市」的發展構想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目前,肇慶市編制完成了《肇慶市概念性總體規劃》,開展「山、湖、城、江」城市特色研究,完成了「肇慶府城」保護與復興、肇慶市近期建設等多個專項規劃;完成了宋城路、黃塘路等道路的改造升級,實施了城區「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城東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推進。

以「三化」為重點,加速發展縣域經濟

 記者注意到,肇慶市縣域面積大、人口多。特別是山區,面積約佔全市的三分之二,人口約佔全市人口的70%。沒有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沒有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和諧安康肇慶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

 為此,肇慶市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特別以工業化為重點,培植特色產業群,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高效農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目前,縣域經濟發展提速,4個山區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02年的7.27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17.18億元,年均增長24%,高於全市同期平均增長水平。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建成了全省規模最大的柑桔種植基地,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02家,有9個農產品被評為省級名牌產品、5個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推港口園區聯動,加速發展港口經濟

 隨著廣東省加快推進粵東西北振興計劃和打造環珠江產業帶,一批跨省、跨市,推動「泛珠」區域合作的重大交通建設項目在肇慶市境內鋪開或即將鋪開。特別是整治黃金水道,使西江通航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從而使處在「泛珠」區域合作咽喉通道的肇慶市,區位和交通優勢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肇慶市作為西江流域交通樞紐地位正在逐步形成。積極推進發展港口經濟,是促進肇慶市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新舉措,是進一步實施東進和「東引西連」戰略的著力點。「以港興園,以園帶港」是肇慶市加快發展工業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發展能力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要求。

 為此,肇慶市將大力發揮區位優勢,充分利用西江黃金水道、鐵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網絡,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和工業園區,推動港園區聯動,促進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大港口、大工業、大物流發展格局,打造西江流域物流樞紐城市,使之成為肇慶市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和重要增長點。

農村受益農民增收 肇慶新農村建設有聲有色

 近年來,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肇慶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抓手,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努力建設有肇慶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施千村生態文明工程

 記者近日在肇慶了解到,自2003年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以來,累計創建生態文明村1155條。由於肇慶市在創建工作中堅持「把農村規劃擺在首要位置」、「體現農村特色」、「注意保護農村優秀文化遺產」、「選准選好帶頭人」的做法,促使農民的收入增加、文明素質提升,農村的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也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普遍認可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

農民收入今年將再增長5%

 今年,肇慶明確了農業總產值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據介紹,2007年,肇慶將繼續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吸收外資連續四年居全省山區市首位 肇慶成投資熱土

 「肇慶近年來高度重視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把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談起肇慶市的招商環境,市長楊浩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肇慶緊緊抓住了新一輪全球特別是珠三角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的良好機遇,進一步發揮肇慶獨特的生態、人文環境優勢,豐富的土地、礦產資源優勢和毗鄰珠三角核心區的區位優勢,精心組織,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長足的推進。

 記者了解到,從2003年起,肇慶連續舉辦了四屆「肇慶金秋」經貿洽談會,把肇慶的招商引資不斷推向新的高潮,成功引進了韓國SK、美國LP、日本本田等世界500強、美國財富500強企業和亞洲鋁業、鼎豐紙業等一批實力雄厚、關聯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項目。2003年以來,全市累計實際吸收外資達24.3億美元,其中2006年達到6.71億美元,實際吸收外資連續四年穩居全省山區市首位。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使肇慶成為海內外客商青睞的投資熱土,並躋身於「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之列。

肇慶成為粵首個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基地

 近年來,肇慶市委、市政府把職業教育作為推動經濟跨越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增強肇慶發展後勁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廣東省肇慶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全市職教事業得到了快速、優質、協調發展。

 目前有職業院校40所,其中高職高專和技師學院4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6所;2006年全市職業院校招生33351人;在校生77889人,在校生規模持續居全省前列。全市職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8.5%。各類職業培訓年均達30多萬人次。

 預計到2010年,肇慶全市中職學校在校生達10萬人以上,高職在校生達4萬人以上,年職業技能培訓50萬人次。數以萬計的高級素質人才,將為肇慶乃至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生態環保攜經濟相融並進

 在廣東各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大潮之下,歷屆肇慶市委、市政府的態度十分鮮明: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然而,「抬高環保門檻」並沒有嚇退投資者。在肇慶躋身於「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行列的同時,空氣清新、水質良好、環境怡人的生態環保肇慶,更加受到越來越多中外客商的青睞,韓國SK、日本本田、亞洲鋁業等一大批有長遠眼光的世界著名企業紛紛落戶。

環境保護貫穿各個領域

 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對環境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環境越好,對於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越強。事實表明,肇慶堅持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並重的有力舉措,實現了相融並進的雙贏局面。據介紹,目前,肇慶市已經把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貫穿於發展各個領域,實現環保發展、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肇慶的優勢,也是發展後勁的關鍵所在。」覃衛東書記強調,建設生態環保肇慶的目標,順應民心,符合民意,是實現肇慶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的必然要求。

環境優勢惠及珠三角

 肇慶處在珠江上游,保持生態良好和水源清潔,不僅關乎全市近400萬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質量,對保證西江下游以至整個珠三角地區人民生活的環境質量也至關重要。肇慶市在積極推進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確保肇慶大地青山常在、碧水長流,讓全市人民群眾在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始終能夠喝上清潔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

 2月11日,在「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授牌儀式上,肇慶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浩明高興地說,肇慶全市上下經過八年的努力拚搏,終於成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肇慶優良的生態環境得以保護,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全民環保意識進一步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肇慶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表示,肇慶市的生態環保工作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城市的發展之路,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對當地,而且對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環保模範城市群的建設、對於保障廣東省中西部地區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景區接待遊客破千萬居粵第三

 肇慶市是中國少有的集山水文化與區域特色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勝地,素有「山水自然博物館」的美譽。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肇慶是嶺南文化發祥地,現有重要文物古跡360多處。去年肇慶市被評為「中國十佳宜游城市」;肇慶千里旅遊走廊被評為「中國最佳旅遊線路——廣東必遊熱線」;全市旅遊景區接待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僅次於廣州、深圳,成為全省第三大旅遊景區接待城市,旅遊收入達到47.46億元。

 今年春節旅遊黃金周,在不穩定天氣的情況下,年初一至初七,全市景區接待旅遊人數仍達111.7萬人次。「2007年,肇慶將發揮資源優勢,加大旅遊體制改革和旅遊業開放力度,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旅遊景區開發經營。」肇慶市旅遊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肇慶加強旅遊開發的規劃引導,以中心城區旅遊為龍頭,以千里旅遊走廊為載體,加快旅遊資源與文化資源的整合,鞏固發展觀光旅遊,大力培育休閒、度假、會議、商務和鄉村旅遊,打造一批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參與性強的旅遊精品項目。此外,通過加大省外、境外宣傳推介力度,完善中國最佳旅遊線路廣東必遊熱線。並扶持發展一批中高檔酒店和休閒購物娛樂場所,更加完善住宿、購物、娛樂等旅遊配套項目的建設。

五大發展戰略

 工業主導戰略 加快工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肇慶市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要求。

 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推動肇慶經濟跨越發展,必須抓緊謀劃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這是事關肇慶未來發展帶動全局性的工作。

 三產旺市戰略 豐富的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因此,實施三產旺市,勢所必然。

 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和人才培養事業,建設科技強市、教育強市和人才強市,意義重大。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在加快中心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動山區經濟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

五大民生工程

 技能培訓工程 著力抓好農村青年、退役士兵、城市失業人員等群體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人才市場。

 教育均衡發展工程 著力解決好農村中小學教學生活設施等問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

 便民廉醫工程 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全民安居工程 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難問題,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有計劃改造農村泥磚住房;大力發展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解決城區特困戶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難。

 生產生活環境改造工程 抓好水、電、路、燈等設施改造,促進市區美化、淨化、綠化、亮化。

和諧肇慶建設四個認識九項工作

  四個充分認識:

 構建和諧社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

 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構建和諧社會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

 構建和諧社會是肇慶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九個方面工作:

 全力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經濟實力;

 加快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公平;

 實施「五大民生工程」,切實維護群眾權益;

 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提升依法治市水平;

 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確保社會有序運行;

 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和諧文化建設,鞏固構建和諧肇慶的思想道德基礎;

 深入開展「五大創建活動」,形成人人共建和諧肇慶局面;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努力探索和諧社會建設新途徑。

旅遊名片

 肇慶市坐落在廣東省的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居西江的中下游,地處北迴歸線南側,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地區,雨水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22.10℃。肇慶面向穗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粵西與珠江三角洲的交匯處,是粵港澳通往廣西、雲南等地的重要交通。市區距廣州90多公里,距深圳200多公里,距澳門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0海里,火車和快船四小時可直達香港。旅遊產業對促進經濟繁榮興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