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家之言:風趣的背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1]

趙令金

 「我要走了,骯髒的《紐約時報》,它的油墨一直沾污我旳手!」包可華在他臨終前的告別錄像中,去世後在網絡上帶著微笑這樣說。

 這是典型的包氏幽默。誰想到這個一生筆底下談笑風生,在美國五六百家報章和其他國家一百多個媒體轉載過作品的專欄作家,生前「死後」那麼風趣,卻是個長期飽受憂鬱症折磨的病患者!

 原來包氏童年並不幸福,他母親產下他後因神經失常給送入精神病院,直到三十五年後去世,還因為醫院規定病人與親人隔離,老包由始至終沒見過他母親一面;而父親又在他三歲時生意全盤失敗,將他送入孤兒院。

 這麼說,童年抹不掉的陰影,就一直困擾包氏終身了。這個善於嘲人自嘲以嬉笑怒罵聞名的妙人,就完全不是我們想像的樂觀豁達和開朗。我們慣說的「對人歡笑背人愁」,用在他身上,就形容得一點也沒錯。

 也許筆者敏感,總覺得白皮膚的西洋人,不知道是不是生理上比較脆弱和激動,似乎特別容易受不住精神上的打擊,很多時都會聽到他們每每因為一些感情上的雞毛蒜皮小事,害到精神崩潰,包氏的例子雖然較為嚴重,可是類似他的經歷,從我們不同成功人物奮鬥的傳記中,也已看過不少。艾蕪一雙布鞋走天涯的日子,肯定就不好過,跟他同時代的作家,同樣很多還是堅強站起來,倒不見有誰就這樣患過憂鬱症,就算其中真有患病也不大自覺,相信也並不普遍。

 雖然老包還算懂得紓緩自己,成功地採取了嬉笑的方式面對,憂鬱症終身未癒,畢竟陰影仍然存在,靜下來一個人獨處時,怕也流過不少眼淚。

 今後我們看幽默文章,輕鬆喜劇,想起包可華,不免就多了幾分聯想:究竟這個人,快樂不快樂?或者可能這個人正因為不快樂,才抹乾眼淚娛樂自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