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浪費電力 破壞生態 引發眼疾 光害嚴重 難見繁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30]
放大圖片

 對不少外國遊客來說,香港除了是「飲食天堂」、「購物天堂」外,璀璨奪目的夜景也是本港這個繁榮大都會的一大特色。五光十色的萬家燈火,配上縱橫交錯的霓虹光影,令人為之著迷,亦為香港帶來「東方之珠」的美名。然而,當燈光將夜空照亮得恍如白晝之際,我們抬頭卻再看不見滿天繁星,這情況令大家開始漸漸意識到有關光害的問題。

 光害又名光污染,是人類過度使用照明系統而產生的問題,亦是社會高速發展所衍生出來的副產物。簡而言之,光害即是過多過亮的光線所產生的禍害。而這些光線的主要來源,就包括了家居照明、廣告、辦公室、公共照明等等,受光害影響的國家主要都是已發展國家,如美國、歐洲各國及日本等。

4年共收90宗投訴

 港人自小就生活在這個百里連光的都會中,對繁華的夜景早已習以為常,對光污染並不太留意,或者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數字:早前一個環保團體所做的調查,發現旺角及尖沙咀主要街道有140個外牆廣告合共用了1,330盞射燈,當中有444個招牌燈在晚上收舖後依然亮著而其中一個外牆廣告更用上了76盞射燈。環保署於過去4年共收到市民90宗有關光害的投訴,表示受到廣告招牌或射燈的強光滋擾。

 究竟光害會為人類及社會帶來甚麼樣的問題呢?對住在大光燈招牌下的市民來說,問題可謂非常明顯:深夜如白晝,24小時皆沒有黑暗的情況下,市民根本沒法入睡,導致精神愈來愈差,就算加裝窗簾也無補於事。而根據外國專家的研究,原來人們長時間在光害環境下工作和生活,刺眼的燈光會讓人緊張之餘,眼睛內的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會提高白內障的發病率,並引致失眠、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等症狀。

理想觀星地點消失

 對熱愛觀星的天文發燒友而言,人工燈光製造出來的白晝就像一層白布般,將星羅棋佈的夜空包裹著。隨著光污染越來越嚴重,不少曾經是理想觀星地點的地方,現在已經難以看到點點星光。據本港天文愛好者指,現時本港只剩西貢東面及大嶼山南面可看到星光,而本港天文學會舉辦的觀星活動,就由2000年的20至28次,大幅減至去年僅得3次。對修讀或愛好天文學科的學生來說,現在他們還有甚麼機會可一睹真實的星空?

 除影響人類外,光害還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過強的人工光線令不少動物變得晝夜不分,影響了牠們的生活規律,長期下來更會影響牠們的競爭、交流能力及心理狀況,甚至導致部分動物死亡。如夜間強光會影響一些候鳥的辨認方向能力,牠們可能因此而迷失方向,延誤了遷徙的時間及地點而死亡。據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部門於01年的推測,每年受到光害影響而死亡的鳥類就達5百萬。另外,不少水生的昆蟲及浮游生物,亦被由光害所造成的過量藻類間接殺死,令整個自然生境的平衡受到破壞。

廣告射燈耗電量 多光管百倍

 光害還帶出市民浪費電力能源的問題,燈火通明其中一個代價,就是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如廣告所用的大射燈,其耗電量就較普通光管高逾百倍。根據一個環保組織調查顯示,從1990年至2006年,本港人口上升近兩成,但同期整體用電量卻大幅增加逾七成半,反映出本港居民用於公共照明及室外燈飾、霓虹燈的電量近年大量增加。在能源逐漸缺乏的今天,這些用掉的電力不能不說是一種奢侈的浪費。其實,減少光害已是近年全球環保的一大課題,早在80年代,全球便開始推行「黑暗天空運動」,鼓勵人們減少使用照明系統。然而本港政府對光害似乎有欠關注,早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就表示,政府目前無意加強管制光污染。而現時由外牆招牌產生的燈光滋擾,亦不受環保署法例管制,而其他政府部門亦不會管制招牌的光線強弱問題,只關顧有關設施的結構安全,會否構成火警危險等課題。

 自19世紀愛迪生發明電燈後,人類就有能力把光操控於手,光不僅是人們黑暗中的路標,也是一個城市進步和發達的象徵符號。而光害的出現,也正是城市發展所須付的代價,對於廣告商來說,射燈招牌當然是愈光愈好;但對不少市民而言,耀目的強光卻只帶來煩厭。他們也許都在緬懷,那個沒有「幻彩詠香江」,沒有光纖外牆大廈於兩岸的維多利亞港。  ■本報記者 夏志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