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曉鳳
今年3月5日雷鋒紀念日的宣傳活動依然趨於淡化,與曾經的如火如荼形成了鮮明對照。
雷鋒精神曾是一種時代美德的象徵,「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曾成為一代中國公民推崇的道德準則。然而,近年學習雷鋒的活動卻越來越流於形式。有年雷鋒學習日,女兒回家報告說班主任讓全班同學義務幫老師擦自行車,自行車擦完後班主任便取出若干面彩色小旗子讓同學插在車上,上寫著「高一某某班同學擦」的字樣。一頭腦單純的孩子便問:「老師,不是說做好事不留名嗎?」老師面露尷尬。當做好事成為沽名釣譽的手段時,雷鋒精神便已名存實亡。
為何雷鋒精神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其賴以滋生的土壤已越來越貧瘠。
心理失衡 扼殺道德
不得不正視的是,分配機制弊病帶來的心理失衡已成為道德殺手。當分配機制的設計者同時是資源掌控者時,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就是必然的。最近事業單位大幅度漲工資引起社會各界諸多不平。當公務員收入越來越豐之時,不少企業員工工資水準卻是十幾年不變,不少農民工收入更維持在上個世紀80年代水平。考慮到公務員的住房、醫療等都基本不用花錢,其工資的含金量就更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在國企體制改革中可以看到的普遍現象是,無論單位效益如何,經營者都要把管理層工資基準定得高高的,有的甚至高過專業人員的幾十倍。在福利分房制度下,不少單位領導無償分到幾套房子,而為單位效力一生的員工中無房戶卻比比皆是。在城市拆遷中,為了滿足政績與官商暴利和需要,無數百姓得付出痛失祖產和家園的代價。
仔細觀察一下便發現,被迫學雷鋒自我犧牲的多是平民百姓,而他們恰是最需要幫助的階層。今年兩會上政協委員披露的統計信息顯示,目前我國約有一億人口需要幫扶,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148萬,低收入人口3550萬。與此同時,官員公款消費成為帶動高消費的主要力量。到上個世紀末期為止,我國約有350萬輛公務用車,每年消耗的費用約3000億元,佔行政成本的90%,遠遠超過我國的軍費開支,超過全國教育經費和醫療經費之和;而且政府汽車採購每年正以20%的速度遞增,貧困地區的百姓甚至要勒緊褲帶供官員開車。當國家公僕能輕鬆地用納稅人的錢為自己謀豐厚的福利之時,有不少百姓會問:憑什麼官員不學習雷鋒,卻要我們學習雷鋒?
貪官作惡 苦了百姓
自宋代理學創立以來,「存天理、去人欲」就成為統治者教化人民的精神武器,宋明理學的道德特色就是律人不律己,律下不律上。堂皇的道德說教之下目的卻在於壓制百姓基本的人性慾望。不得不承認,現代社會中「講奉獻」的精神,正在被某些官員異化為壓抑百姓需求以滿足自己貪慾的精神武器。
說教者過分向百姓強調奉獻精神的同時,權利與義務卻分了家:百姓只有無私奉獻的義務,某些官員卻擁有無償佔有的權力。這種倫理分裂的典型隨處可見。當千百萬低收入的百姓吃不起藥時,國家原藥監局局長鄭某卻一家三口形成靠賣批文通吃藥品、醫療器械的利益鏈。當三峽移民為國家利益背井離鄉之時,卻有2.89億元移民資金被官員非法侵佔。當河南濮陽貧困縣有幾十萬人沒有解決溫飽之時,縣機關卻蓋起了豪華辦公樓和領導豪華住宅。當不少中國農民無錢娶妻之時,中國不少腐敗官員卻包養情婦,有的情婦多達幾十個。買官賣官的新聞最近頻見報端,如原安徽省委副書記賣官受賄總額達300多萬元。百姓無私奉獻的成果,往往被官員的腐敗抵消。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表的一篇報告說,中國腐敗造成的經濟損失保守估計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16%。
現在民間流傳的一條口頭語是:「百姓學習孔繁森,幹部就學王寶森。」(前者模範,後者貪官)深刻地反映了百姓對偽道德的諷刺。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宣傳中那些特別模範的幹部總是犧牲了。現實中雷鋒式幹部在哪裡?成為不少基層百姓的疑問。
壓抑民慾的政績增長觀,造成國富民難富的現狀。從1997年到2006年,中國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率一直低於GDP增長率。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0.7%,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4%,低於GDP增長幅度0.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4%,低於GDP增幅3.3%。與此相對的是,中國入庫稅款增長21.9%,比GDP增幅高11.2個百分點;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19.7%,比GDP增長高9個百分點。政府和企業收入增幅遠高於GDP,居民收入遠低於GDP增長,壟斷性的國企如電力、石油、銀行企業職工近年的收入、醫療、住房福利又遠遠高於GDP的增長幅度。需要諸多「苦行僧」支撐的新「大款」的繁榮,難說有充沛的生命力。
榜樣力量無窮
缺少善行得善報的社會回報體制,與同時出現權財交易,公產私佔,背信棄義的市場化現象成為對比,也是雷鋒精神難以發揚的原由。遠看,不少精英前輩的命運令人感歎。有位忘年交的朋友早年參加革命且獻出全部家產,後來卻被劃為右派顛沛流離一生,兒女也淪落社會下層。近看,不少對國家有貢獻的百姓下場淒涼。如解放初期凡是響應號召交出房子給國家解決住房問題的私房主,近年都在城市拆遷中被徹底剝奪祖產,有的房主還在保衛祖產中被打傷。更近的,在企業體制改革中,眾多老國企員工被當成垃圾甩掉。一些國企30年工齡的工人僅給幾萬元就買斷了工齡,不夠領導幾頓飯錢。不久前甘肅慶陽一位代課21年、得過全鄉模範老師稱號的民辦老師,也竟然被辭退不得不以搬石頭為生。割斷歷史的忘恩負義,讓不少向善者望德止步。
看到太多善行無善報的結局,太多背信棄義式的成功之後,整個社會的道德觀難免不被扭曲。現在中國年輕一代的信仰缺失和極端實用主義,就是對奉獻教育的反叛。2006年民革安徽省委員會對安徽省合肥市上千名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進行的誠信調查顯示,小學生的誠信優於初中生和高中生,高中生的誠信指數最低。
俗話說:「榜樣力量無窮」。美德從來不能以運動的形式推廣,而是上行下效的自然結果。有起表率作用的政府,有付出與回報成比例的機制,有讓最大多數公民富足快樂生活的社會,才能啟發最多的人性善。僅靠說教維繫社會道德水準,「雷鋒叔叔不見了」,這正是時代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