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林海音捲入的「匪諜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31]
放大圖片

古遠清

 《聯合報》副刊(簡稱「聯副」)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不同於台灣官方、黨方控制的文化企業,更不像《中央日報》有鮮明的「黨性」。特別是後來,它們服膺的不再是政權的利益而是商業現實,其自主性在不斷提高,以致從七十年代後期起成了台灣的兩大強勢副刊。在官方文藝政策瓦解的年代,它們取代了以往張道藩控制的「中國文藝協會」指導文藝運動的地位,引導著台灣文學的走向。像鄉土文學的崛起、報道文學的繁榮,都和這兩大報副刊的提倡分不開。

改革綜合性副刊

 「聯副」這一強勢地位的獲得,與林海音當年的拓荒分不開。

 林海音並非是「聯副」的第一任主編,在她之前有沈中豪,但沈氏在「聯副」的時間不足二年。林海音從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日接任主編之職起,連續工作了十年。在她主政期間,為「聯副」創名牌及以後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林海音主持「聯副」第一個重大改革,是將原由《全民日報.全民》副刊、《民族報.萬象》副刊、《經濟時報.小天地》合併而成的綜合性副刊,改為刊登純文學作品為主,不再是舉凡電影、戲劇、漫畫、小說、散文、掌故、婦女家庭、編織……無所不包。可以說,從林海音接任主編之日起,是「聯副」邁入新旅程的開始,並由此引發了台灣其它不少報紙同類的改革。

 其次,一改以往台灣報紙如知名度甚高的《公論報.日月潭》副刊、《新生報.橋》副刊很少刊登翻譯作品及連載長篇小說的習慣,闢專欄大力向讀者介紹世界文壇的新動向,給作家提供新的借鑒。在五十年代,蔣介石吸取兵敗大陸的教訓,用政工態度對待文學,禁止三十年代乃至二十年代文藝的傳播。在切斷五四新文學傳統的情況下,林海音採用魯迅的「拿來主義」,表現了她遠大的眼光。當時由王鎮國撰寫的《西洋文學名著簡介》系列文章、美國作家亞斯勤的《一封無法傳遞的信》,以及何欣的國際文壇走向介紹,施翠峰對日本文學的推薦,均為嚴重缺乏精神食糧的台灣文壇增添了豐富的營養。長篇連載方面則有南宮博的《這一家》、于梨華的《有一個春天》,以及遠在香港的李輝英寄來的新作《苦果》……,這對長篇不發達的台灣來說,均有榜樣的力量。人們總以「輕、短、薄」形容台灣文學,可林海音主持「聯副」時,她心儀的是中原文化的厚重。

「文壇保姆」 「方塊」領頭

 第三,林海音原籍台灣苗栗,在北平長大。她以這種台灣人和大陸人的雙重身份,在「聯副」團結了省內外作家,培植了不少文學新人。她既為台灣文壇發崛出像鍾理和這樣的瑰寶,也培養出當時還是新人、現在卻成了名家的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即使像如今大名鼎鼎的七等生、黃春明,也是先進「聯副」的大門然後才登上文壇的。再如爾雅出版社的發行人隱地,他的《榜上》在「聯副」出現時,還只是剛參加大專聯考不久的學生;當今研究中國詩學重鎮的黃永武,亦是大學讀書時向「聯副」投稿而得到林海音的賞識和激勵,為他後來走上詩歌創作與研究的道路起了重要作用。應指出的是:當時在副刊發表新詩,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周夢蝶、蓉子、弦、徐訏……均不斷有新詩在「聯副」發表。

 第四,林海音把大陸報紙辦副刊的經驗帶到台灣。如大陸報紙副刊從二、三十年代起就有把「方塊」作為領頭文章的習慣。這「方塊」作者固定,排列位置顯著,所談問題均為讀者所關心的。林海音接任主編後,即請其外子何凡寫「玻璃墊上」專欄,一寫就是二十八年,引起別的報紙副刊也群起效仿。

 可正當林海音在「聯副」工作開展得十分出色、贏得廣大讀者的信任和作者的愛戴,以至有「文壇保姆」之稱的時候,被莫名其妙的事情受到牽連而離開了「聯副」。當她在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離職的消息傳出後,給文壇及新聞界帶來不小的震撼波。不少作者問:「是我給你惹的禍嗎?」就連遠在香港的「聯副」作者徐訏也來信問:「是我給你惹的禍嗎?」每位作者似乎都在拷問自己的靈魂,生怕自己的文章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給林海音帶來麻煩。

船長事件成導火線

 到了九十年代,這一謎底已徹底解開,原來給林海音惹禍的不是徐訐這類鞭長莫及的作者,而是近在台灣的詩人王鳳池。這位從一九五六年就加盟紀弦成立的「現代派」,用「風遲」之名在《現代詩》發表作品,是高雄市一位管戶籍的公務員,他讀了古希臘的《奧德塞》後創作了一首題為《故事》的短詩,用「風池」假名(被認為是「諷刺」之諧音)發表於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聯副」左下角——

 從前有一個愚昧的船長

 因為他的無知以致於迷航海上

 船隻飄流到一個孤獨的小島

 歲月悠悠一去就是十年時光

 他在島上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富孀

 由於她的狐媚和謊言致使他迷惘

 她說要使他的船更新人更壯,然後啟航

 而年復一年所得到的只是免於飢餓的口糧

 她曾經表示要與他結成同命鴛鴦

 並給他大量的珍珠瑪瑙和珠寶

 而他的鬚髮已白,水手老去

 他卻始終無知於寶藏就在他自己的故鄉

 可惜這故事是如此殘缺不全

 以致無法告訴你以後的情況

 這裡寫的「愚昧的船長」,顯然是影射蔣介石;「飄流到一個孤獨的小島」,無疑是指台灣;「美麗的富孀」暗喻美國;「免於飢餓的口糧」,是寫台灣人民在「反攻大陸」的謊言下,過著窮困的生活;「他卻始終無知於寶藏就在他自己的故鄉」,這簡直是要蔣介石捲被蓋回大陸,表明台灣人民不歡迎他的統治。……這種曲筆用得真大膽!因而此詩不再是文藝問題,而成了政治問題,「總統府」親自打電話過問,後被情治單位以「匪諜案」論處。風遲被關押了三年,罪名是「影射總統愚昧無知,並散佈政府反攻大陸無望的論調,打擊民心士氣,無異為匪張目」(據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警審聲字第二十六號裁定書」)。一九九九年由官方出版的七大卷《「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找不到他的名字;張默編的《台灣現代詩編目(一九四九至一九九一)》附錄的台灣詩人小傳也無此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林海音成了此「匪諜事件」的直接受害人,她在刊出詩作的第二天就被迫捲起被蓋離開了「聯副」。

 這一「船長事件」不僅嚴重傷害了作者、編者,同時也給台灣文壇帶來了巨大的陰影。自「聯副」闖下這一大禍後,台灣各種報紙副刊均不敢刊登新詩長達十三年之久。一直到一九七六年,《聯合報》、《中國時報》副刊才重新刊登詩作。

 「聯副」的「船長事件」不禁使人想起稍後發生的同類事件:《中華日報》一九六八年一月三日發表了一組漫畫,漫畫敘述了一對父子倆,買了一座小島,他們在此地建立王國,並共同競選「總統」。更要命的是父親競選演說詞的頭一句直呼「全國軍民同胞們」,與前幾天蔣經國發表的用語如出一轍。這種「巧合」,再加上柏楊原先寫的憤世疾俗的雜文,便成了當局定罪的最好依據。後來宣判升級,以致柏楊被誣為「共匪」派來的間諜而坐牢多年。

 在電網高懸、陰氣蕭森的「戒嚴」日子裡,號稱「自由中國」的台灣,其實並無新聞自由、創作自由。林海音本是小心謹慎之人,她常常「夜半驚醒,想起白天發的稿子,有何不妥嗎?錯字改了嗎?」可她仍然動輒得咎,碰上了大麻煩。由此可見,林海音為台灣報紙副刊的發展,為爭取言論自由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現在,這種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但從這首惹禍的詩可看出「反共抗俄」年代人文環境的嚴酷。這樁「船長事件」為後人研究林海音及研究台灣當代文學史和文藝副刊發展史,留下一份難得的資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