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口千二萬 東莞擬減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01]
放大圖片

 ■東莞人口「超載」達400萬人,令土地、水、電等資源日趨緊張。圖為節日的東莞厚街鎮中心廣場人頭攢動。資料圖片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趙鵬飛、劉揚、胡明

 在上月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在京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按照現有的資源配置,東莞的理想城市人口應該在800萬以內,而該數字目前已經高達1,200萬。因此,東莞準備用10年時間,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使400萬左右的人口遷離東莞,以此推進東莞的社會經濟雙轉型。此言一出,立即在港商當中引起震動。由於東莞匯聚了大量勞動密集的港資製造業,如何在東莞的雙轉型中,重新確立自己的發展空間,成為港商所要面臨的緊迫問題。

 早在今年年初的東莞「兩會」期間,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在跟港澳政協委員座談時就透露,「在東莞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00萬人口是最為理想的, 如今人口超出這一數字達1/3,使土地、水、電等資源日趨緊張。如果不及時控制人口規模,東莞的資源和能源供給將難以為繼,環境將難以承載,平安與和諧大局將難以確保。」劉志庚的話表明,東莞將出台相關政策和措施,對產業和人口結構予以調整。

勞動密集 人口超荷三分一

 劉志庚的話,實際上道出了東莞經過二十多年高速發展後所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儘管這一問題在全國許多城市也都存在,但作為地級市中經濟發展的領頭雁,東莞面臨的問題無疑要比一般城市嚴峻得多。在此背景下,東莞開始轉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原先模式,也是順理成章的必然之舉。

 港商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儘管我們一直都知道,東莞市會不斷出台一些政策來限制用工多、產值低的企業,但是乍一聽到這個訊息,我們的壓力還是驟然上升。」東莞鳳崗一間港資玩具企業的負責人林先生這樣對記者說。

缺工加劇 港商壓力驟升

 目前,東莞聚集了約1.6萬家外資企業 ,其中港資企業有9,000多家,台資企業則有5,000多間家。港資和台資企業從事的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玩具、製衣、電子、製鞋等產業,東莞將減少400萬產業工人,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林先生表示,由於連年勞工荒,他的工廠開工率一直都在60%左右徘徊,而今次東莞又計劃淘汰更多無技術的工人,這勢必加劇企業缺工的程度。林先生還告訴記者,由於目前東莞的生產成本不斷升高,勞動密集型企業搬離東莞已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遲搬一天就再拖延一天。」

市委書記:以經濟手段調節

 在談及港商擔心政府會以行政手段減少低端工廠和工人時,劉志庚稱,政府一定會在法律範圍內行事,主要以經濟手段為調節槓桿,不會採取硬性的行政命令式,比如遵循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變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使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經濟原因而主動搬遷。記者了解到,從2005年至今,東莞已兩次大幅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劉志庚在接受採訪時也明確表示,還要對整體最低工資標準不斷調整。

 當記者追問400萬人口調整需要多長時間時,劉志庚略加思索後答:「十年。」這就意味著,未來十年中東莞每年將平均減少40萬外來人口。東莞市經貿局局長陳桂明也透露,除高新技術產業以外,東莞不再引進投資額低於100萬美元的企業。目前,東莞的招商目標是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或研發公司,對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則堅決摒之門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