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保障供港蔬菜安全不能光靠內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02]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規定,內地首批實施嚴格標籤、鉛封及備案制度管理的蔬菜昨天開始供港。國家質檢總局主動採取措施對供港蔬菜實施標籤管理,顯示中央對供港食品安全及港人健康的高度重視。

 不過,鑒於本港在進口食品監管上仍然存在漏洞,光靠內地採取措施顯然無法徹底保障供港蔬菜的安全。特區政府應通過加強蔬菜質量抽查、限制從水貨渠道進口蔬菜、對違規者處以重罰等措施,防範不法商人以次充好擾亂市場。此外,政府和業界還應控制標籤制下從內地進口蔬菜的運輸、包裝、管理等成本,以免蔬菜價格漲幅過高,加重市民生活負擔。

 標籤制下,每批菜都會夾上一張已蓋印的證明,但打散後就不見了,這很容易給從水貨渠道入口的蔬菜留下魚目混珠的漏洞。事實上,近年來本港出現安全問題的食品,大部分並非來自專門的內地供港基地,也非從正規的渠道進口,而是從水貨渠道進入本港市場。由於本港並未立法禁止從水貨渠道進口食品,連一般的菜檔、食品店皆可從境外自由入貨。而一旦出現問題,社會往往不問青紅皂白,一味歸咎來自供港基地或從正規渠道進口的食品。這充分說明,在食品入口問題上,光把好正規渠道而讓水貨暢通無阻,仍然無法保障供港蔬菜安全。在內地已對供港蔬菜實施嚴格標籤制的情況下,本港應立例禁止從水貨渠道進口蔬菜,以避免出現魚目混珠的情況。同時,為體現公平原則,政府應對本地生產以及從內地及其它地方進口的蔬菜一視同仁,實施同樣的管理制度。

 在利益驅使下,總會有不法商人挖空心思鑽空子。政府切勿因為有了制度的保障而放鬆警惕,應在供港蔬菜入口岸、相關批發市場及零售市場進行隨機抽查。發現售賣有問題蔬菜,要徹底追查問題是否出在源頭,或是否水貨蔬菜,以針對性進行處罰。

 有本地蔬菜批發商表示,新措施令業界已處於困難的經營百上加斤,由於標籤制下他們要自己負責運輸,成本會上漲三成。此外,因為增加了蔬菜包裝、標籤費用及人工登記費用,成本亦會上漲。雖然批發商暫時未將增加的成本轉嫁予零售商,但長遠來說,批發商難免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令普羅大眾生活支出因此增加。對此,政府和業界應與內地協商,檢討改善有關流程,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開支。鑒於批發商自己負責運輸是成本上漲的重要因素,應考慮採取過去蔬菜在內地運到深圳過車的方式,只須對內地車採取註冊認可方式,即可有效控制成本。(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