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後台」的故事,引人入勝。照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我任教的院校,新聞系今個年度開了一個新課程:深度偵查報道。主要是教授學生如何去發掘隱藏新聞背後的真相。這是「扒糞者」的「扒糞行為」。在新聞學史上最有名的案例,還數一九七二年美國的水門事件,電影《驚天大陰謀》,如實拍出了《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如何去挖掘這樁新聞的過程。
在一些所謂「調查報道」的新聞稿件上,當然看不到記者的「扒糞過程」,他們的選題和材料何來?有一本書,一本特別的書,卻將他們如何偵查一宗新聞的過程寫了出來,值得我們揣摩,也解開了一些讀者的疑惑。
這部書,叫《南方周末:後台》第一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二零零六年十二月)。所謂「後台」,是「解密一個大報的新聞後台操作,打造中國最佳新聞案例教科書」(封面語),這確是一部「教科書」,也是一部普通讀者也可拈來一看的書。饒有趣味。
記得初入報界時,北角七姊妹道破獲了一個真人表演的淫窟,警方拘捕了淫窟的主持人,和一男一女的表演者,觀眾也被查訊。這本來是很普通的新聞,司空見慣。但有一位觀眾卻呻了一句:「真無癮!原本今日可以看到新鮮的一對表演,誰知看來看去都是這一對。還黑到透頂,被警方冚了檔!」這句話觸動了一個記者,他深入調查,揭發了一單「可歌可泣」的新聞。原來那是一個痴情女子,甘願被「哥仔」賣落火坑,條件是嚴拒與另些男演員表演,只與「哥仔」拍檔。
這就是「深入報道」,記者從一句話得了啟發,得了「消息源」,進而偵查,寫出一篇與別不同的新聞。這也是「後台」的故事。但很多很多「後台」的故事,卻是驚險百出,記者命也可能丟掉,相形之下,這只不過是「小兒科」。
《後台》第一篇就來個「現身說法」。據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有個網吧主管,藉職業之便殘殺了二十八名十一至十六歲的少年。記者「孤身犯險」,乘飛機到了哈爾濱,為了趕時間,跳上一架白牌車,中途才知是賊車,幸好憑他的機智逃過一劫。否則,未趕到殺人現場,他已以身殉新聞了。到達目的地後,他抽絲剝繭捕捉真相,甚至出到翻檢垃圾這一招,並認為是記者的「必殺技」。
這生動的描述,這隱藏在一篇精彩報道後的故事,有時比報道本身更為引人入勝。除了這篇外,其餘各篇都很耐讀,從中可以看出記者的專業精神、編輯部的運籌帷幄,為了真相,不惜冒險,付出代價。「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這確是一部「在路上」的書。
中國媒體的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書中〈序〉言指出:「這樣一個也許是空前絕後的轉型和變動的年代,應該誕生出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企業家,也應該誕生出偉大的媒體、偉大的記者。」
請告訴我:香港史上有沒有「偉大的記者」?《後台》中的記者「必殺技」,值得我們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