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傅鐵山安息主懷 遺願中梵重修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22]
放大圖片

 ■1996年,傅鐵山率教眾在北京西北旺舉行一年一度的追思已亡活動。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黎軼緯21日電】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代主席、天主教北京教區主教傅鐵山,因患肺癌於4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據悉,在傅鐵山彌留之際,胡錦濤、王兆國等國家領導人曾前去醫院探望。今天,北京教區20多個教堂均舉行了追思彌撒。而對於外界關注的繼任人選,教會方面表示目前尚未作討論。

 傅鐵山病逝後,官方的新華社即刻進行了報道,並稱傅為「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北京教區20餘位神父、教友代表今年舉行宗教方面紀念儀式,給他做祈禱。而全國「一會一團」(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也向各地教堂發佈悼念通知,各省教堂已在今天上午舉行追思彌撒。

改變國人對天主教看法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今日表示,傅鐵山主教的去世,不僅是北京天主教區的損失,也是整個中國天主教會的損失。傅鐵山在中國現有的國情下,將天主的福傳事業發展壯大,保證了中國福傳事業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劉柏年指出,傅主教做過許多事情,曾創造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四個第一」:他在文革後開放了中國的第一所教堂;1980年開辦了中國第一個神學院;第一個恢復了教友的骨灰堂;並在中國第一個恢復了修女院。1979年12月21日,傅鐵山在北京教區作主教時,天主信徒只有二、三萬人,而現在已發展到6萬人,他改變了中國百姓對天主教的看法,功不可沒。作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也深受全國人民信賴。

 劉柏年還透露,傅鐵山的遺願是希望中梵關係得到改善,但由於教廷仍然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致改善關係遇到困難。

民主選舉後報教團批覆

 傅鐵山逝世後,其繼任人選一時也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劉柏年對此表示,目前正著手辦理傅鐵山後事,暫時未討論繼任人問題。不過他說,北京教區的主教是由北京教區的神父、信徒、教友按中國天主教團的規定、仰賴天主的聖意安排,並根據北京教區的實際情況,認真解決。

 據記者獲悉,主教產生的程序一般是在神父、信徒和教友之間按民主選舉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而選舉產生的候任主教名單須報中國天主教團批覆。

 劉柏年還表示,傅鐵山治喪事宜主要是由中國天主教團、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北京天主教區、北京天主教主教團以及北京天主教愛國會辦理。具體悼念儀式和規格亦正在協商確定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