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成吉思汗或葬寧夏海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22]
放大圖片

 ■位於內蒙古的成吉思汗陵。資料圖片

 【本報訊】據新華網銀川21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成吉思汗很有可能在寧夏海原縣境內辭世並在當地秘葬。原西北民族大學蒙古文化歷史專家喬日普吉教授認為,成吉思汗當年率領蒙古軍隊征伐西夏時,很有可能在海原建立了用於指揮作戰的前哨行宮。而海原縣曹窪鄉亂堆子村流傳著古時候當地曾有8間白屋,安葬著一位身份顯赫的人物。

 據《寧夏日報》報道,原西北民族大學蒙古文化歷史專家喬日普吉教授說,他運用語音學對該縣「海喇都」地名的語義考證發現,此語和《元史》中提到的成吉思汗逝世之地「哈老徒」應是同一個地方。

「海喇都」音近「哈老徒」

 明朝初年成書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於1227年征討西夏時,「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其中「薩里川」蒙古語意為「黃土平原」,與海原的地貌相符。鑒於明代以來海原就有「海喇都」的蒙語地名,與「哈老徒」的發音十分接近。去年底,喬日普吉帶隊到海原考察發現,「海喇都」和「哈老徒」極有可能是漢語音譯的兩種異寫,可解釋為「黑色」和「前哨、前鋒、哨位」。

 「黑色在蒙古文化中是不吉利的顏色,用作地名的可能性很小。」喬日普吉說,當年成吉思汗率軍征伐西夏久攻不下,與駐守西安州(今海原縣西安鎮)的西夏軍對峙時,如今的海原縣城正是蒙古軍隊的前沿陣地。他分析認為,蒙古與西夏交戰時,成吉思汗很有可能在海原建立了用於指揮作戰的前哨行宮,並最終在此結束了一生。

歷史專家:仍有待考證

 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逝後無法移動「金身」,就在當地建成8間白色的房屋秘葬,而海原縣曹窪鄉亂堆子村流傳著古時候當地曾有8間白屋,安葬著一位身份顯赫的人物,這些「口述的歷史」與文字史料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印證關係。

 「當然,成吉思汗是否在海原辭世並秘葬,還有待系統研究。」喬日普吉說,希望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深入研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