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秦始皇統一文字凡二千年,但由於中國幅員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到了今時今日,仍然由於地域有異,而使用不同的方言,南腔北調,各有不同。
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在廣州街頭訪問,常常聽見記者和受訪者以普通話對答,實質走到市面上去看看,一般人交談仍是說廣州話的。就算不談語言,光談書寫,理論上應該統一得多了吧,然而,香港讀者每天讀到印刷媒體那些充斥市面的港式中文,就會知道方言的使用仍然十分嚴重,難以根絕。
即使不談南腔北調這種地域差異,「廣州話」和「香港話」仍然是有分別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要教大家「讀正音」,是否有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味道呢?奇怪的是每隔若干時間,便有人出來推動一下「正音運動」,發起者或官或民,卻都有共同的理念和結果,教人想起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的名句:「戒煙?這事情其實很簡單,我已戒過許多次了!」
理論上,每個字都有其正確的讀音,求學問就是追求真理,講究讀正音自然是好事,然而,語言這門學問很有趣,它原來是活的,今天的標準漢語和三百年前的標準漢語已經大有不同,更別說上下三千年了。
一般教人讀正音的節目,喜歡引經據典的說某字在某朝代是讀某音的,後來卻變了,所以應讀回正音云云。然而,假如有人反問,在某朝代之前又讀何音呢?相信論者難以應對。《說文解字》中便不乏類似例子:論證某字從前的讀音,但到許慎著書時已變,然則讀者應從許慎,還是應該「復古」呢?這問題恐怕不好解答。
對於讀正音,筆者的立場是獨善其身,不必指別人讀錯,因為何謂正音本就難以界定,而自己指出別人有否讀正音的發言中,其他字也可能讀錯音,那又如何服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