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太湖怎麼了?三之二.還太湖清白 須跨省執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06]
放大圖片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劉靖雲 實習記者 凌馨、趙飛飛

 無錫「藍藻危機」爆發後,客觀地講,當地政府的應急反應相當迅速,除力保飲水安全,安撫民心之外,還採用了諸如引長江水稀釋太湖(「引江濟太」)等臨時性的應急手段改善水質,緊急部署關閉一些不達標的化工企業。但同時,地處太湖下游的無錫官員,私下裡對沿湖其他城市未能同步治污也頗有怨言。希望這次生態災難,最終能使呼喚多年的太湖治污跨省執法機構浮出水面。

 目前,太湖流域管理局是太湖流域地區唯一的跨省機構。直屬水利部的太湖局,有一項重要職責是「流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但在水資源保護中最重要的一塊 —— 排污監管,卻仍掌控在各地方政府的環保部門手中。

「協調局」無力協調

 鑒於太湖的污染狀況多年來得不到根本改善、企業總排污量遠超水體納污能力的現狀,太湖流域管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副總工程師提出「提高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執行高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性環保標準的方案。但對於毫無隸屬關係的各地方政府能否聽從他們的安排,身為副總工程師的他並不確定,「我們只能盡我們的努力」。

 這位副總工程師認定:「太湖重生只有一條路,治污截污,沒有別的辦法。」在他看來,太湖流域的企業實在太多,而水體納污能力卻在日益降低,「怎能不出問題」?

 除了做好「引江濟太」等眼前的事,更讓他焦心的是太湖上游河流沿岸形式各異的排污管,「直到現在還有企業在超標偷排」。但他卻有心無力,因為「查處的權力不在我們這裡」。

 早在1984年成立時,太湖局的定位為「綜合規劃、協調開發、統一調度和工程管理的專職機構」。但在太湖局的工作人員看來,沒有行政執法權的他們只是一個「協調局」,卻沒辦法做到「綜合」與「統一」。

 隸屬水利部門的太湖局,非但無法「插手」環保、市政等體系外的事,連對流域周邊的省級水利部門,也只能「打商量」。

專家建言仿效美國

 南京河海大學水資源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崔廣柏教授坦言,水利部下設的太湖流域管理局權利極其有限,太湖流域的蘇州、無錫、常州經濟發達,各自為政,所以很難協調,國家必須下大力氣。在美國,流域管理單位是很有實權的,該流域內所有的項目規劃,工程上馬必須經過這些單位的批准,而在中國流域管理形同虛設,「我的建言就是學習美國做法,太湖流域所有的縣市應該擺脫我行我素作風,避免『規劃打架』。」

 江南大學教授陶文沂同時再次呼籲,盡快設立跨流域管理機構,讓其「有責有權」,真正做到環境「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力度,組織科技人員攻關克難,群策群力救治太湖。

專家:重在源頭截污

 「我每年到太湖各個縣市拍照,宜興一帶的水污染一塌糊塗,是環太湖流域最差的地方。儘管那裡相對還是開闊的水面。」南京河海大學水資源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崔廣柏教授認為政府目前的做法是杯水車薪,「這不像一盆水潑了就行,藍藻打撈不盡,『引江濟太』即使能把整個太湖水換一遍也前途渺茫,河裡沉積的淤泥含有的富營養化物質依然無法排除,源頭上的排污企業沒有治理好才是問題所在。」

 崔教授把由水利部委託做的「水資源綜合規劃」項目,與手頭另一個國家重點項目「太湖流域富營養化控制機理研究」聯合操作。「該項目已經在太湖流域的常熟、張家港、太倉等地區立項,我們要求當地市市長牽頭成立小組並擔任組長,成員由各部門局長組成,所以執行力度比較好。各地政府都很配合,目前我們是一個縣一個縣的做,根據當地的特點給出規劃,眼下張家港的兩個防污工程已經建成。」

海歸專家批國內治污:最花錢+最關心=最差效果

 「藍藻不是不可治理,要治水,先治人。」國際著名水處理專家、世界水協理事劉光釗言辭懇切。劉光釗從澳大利亞歸國13年,治水已經20多年,在澳大利亞、美國都做得順風順水,但回到上海創辦三愛公司後就一路坎坷,從未像現在一樣力不從心。

 考察研究過20多個國家的水環境污染治理的劉光釗認為,中國領導對污水治理的關心程度「世無前例」,中國對環保的投入也是「史無前例」,連續兩三個五年計劃共投入了1.2萬億人民幣,但是中國環境污染治理效率之差也同樣是「世史都無前例」。

最好排污術 落後歐美30年

 在擔任全國政協開展的「保護長江萬里行」專家組組長的整個考察過程中,劉光釗發現,整個長江水系80%的污水處理廠都派不上大用場,「可以說100%的污水處理廠效果都不如意。」劉光釗也是喝著太湖水長大的無錫人,在他眼裡太湖邊上的污水治理廠沒有一個能穩定達標。無錫主要的蘆村、市北等污水處理廠用的都是西方國家50、60年代的技術,只有在20度的水溫,300左右COD(化學需氧量)才可能達到比較好效果。整個太湖流域最先進的技術也只達到歐美國家80年代水平,是一個從污水到污水的擺設過程。

 劉光釗在2001、2004年兩次國務院兩度召開的太湖會議上曾向官員呼籲,太湖的藍藻爆發是遲早的事情,在2005年治理玄武湖時也向江蘇省環保廳報告藍藻即將爆發,但是相關方面沒有重視。

 劉光釗認為,治理藍藻,首先是解決水體的污染,在外環境上切斷污水,內環境裡減少內源性污染物質,然後藍藻才能展開實行綜合治理:第一階段是生物化學殺藻,可採用其公司的綜合型除藻劑,在1平方公里的水面施用後,去除葉綠素含量能達到95%以上;第二階段是生物抑藻,採用細菌、水生物吸收水中的氨、磷等元素進行新陳代謝,去除水中的富營養物質;第三階段是生態抑藻,恢復水體的水生物植物的生態平衡。

「在中國治污就是靠關係」

 為舉辦雲南省1999年的昆明世搏會,環保局舉薦國際著名水處理專家、世界水協理事劉光釗進行生態修復實驗,他臨危受命,進行「滇池水清20天應急處理」。經過其團隊半個月的不捨晝夜的奮戰,1平方公里藍藻相對集中之地水體、藻重、綠素、透明度指標被環保部門鑒定「效果明顯」。科技部副部長鄧楠視察治理現場後說「立項撥款,鞏固成果。」然而推廣過程卻因為當地政府的各種利益糾葛而延誤並擱淺。著名環保作家哲夫告訴記者,在劉光釗給南京玄武湖治理藍藻的現場,曾親眼看到爆發的藍藻紛紛下沉死亡。

 之所以殺藍藻方案沒有被無錫採納,劉光釗深有苦衷:「在中國就是靠關係,技術再差也沒關係。」1999年雲南滇池的治理,是因為當時朱鎔基總理看到劉光釗的上書後很快作出的批示,讓相關部門採納他的方法。但是這幾天無錫藍藻事件爆發後,這幾天一路奔波呼籲的劉光釗見到的最級別高官員是無錫市的一個科級幹部。

太湖治污已耗百億

 「我們這裡的水裡頭什麼成份都有,甚至含有鎘、汞、苯等有毒物質,現在不僅出現了藍藻、紅藻也很多。」民間環保人士邵大平告訴記者,這是比藍藻危害更大的藻類植物,這種水草繁殖力極強,在2006年,宜興曾突然爆發紅藻潮,一晝夜就能長出數公里。

 據統計,2005年落下帷幕的太湖治理一期總共投資約人民幣100億元。太湖治理二期工程預算投資1,000億元。但知情人士對此評價:「腐敗與污染是一對孿生兄弟,這些錢怎麼來怎麼去的誰知道,在太湖,治污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排污的速度,即使污水都不排放,太湖的水要還清,也得等上30—50年。這是違反科學的教訓。」

太湖水污染超標57.8%

 江南大學教授陶文沂是江蘇省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一位多年研究太湖治污的科技工作者。他在今春江蘇「兩會」直言,「目前太湖水環境污染超標率達57.8%,綜合治理不盡如人意」。陶教授呼籲盡快建立一個有責有權的流域管理機構,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盡快改變「資源是低價,環境是無價」的狀況。

污染威脅社會穩定

 陶文沂對本報表示,太湖的污染已經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而無錫地處下游,受害最為嚴重。太湖污了,不僅是無錫,最終受害的還是大家。這次藍藻提前爆發,「天災」只是一個誘因,更大的因素還在於多年積累下來的「環境債」。太湖的污染主要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工業污水、生活污水都往太湖倒。湖泥重金屬含量偏高,過去農民還挖湖泥做肥料,現在連湖泥都不能作肥料了,造成湖泥淤積嚴重。陶文沂說,現在沿湖城市儘管都建有污水處理廠,但生活污水還未全部得到處理,仍有直接排放的現象。

 他強調,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攔住增加的污染,再來處理原有的污染。國家對太湖治污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目前來看成效不大。

 陶文沂建議首先解決清淤問題,對湖泥的重金屬分佈進行調查,不含重金屬的湖泥可用來做成肥料。其次,「引江濟太」工程目前是從太湖的東北角進,東南角出,對湖水的交換面積不大,因將「引江濟太」入水口設在偏西位置,從上游進在下游放,這樣對改善湖水可起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