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陝西黨家村民居活化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06]
放大圖片

——滄桑七百載 千宇瓦屋 不生雜草不染塵

文/圖:本報駐陝西記者 熊曉芳

 被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活化石」的陝西黨家村,其濃郁的儒教文化特色和北方民居的建築設計概念廣為現代設計師所借鑒。黨家村建村至今已有700年,依然有人居住且保存完整,實屬罕見。如今,黨家村古建築群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

 黨家村佔地近17公頃,建於元至順二年,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北方距城區9公里處。周邊地理環境極為優越,北邊有山台高聳,成為天然屏障,西枕梁山山系,東臨浩蕩黃河,呈簸箕形,避風向陽,很符合傳統風水,聚財斂氣。

巷道阡陌 宛如迷宮

 據韓城市文物旅遊局局長薛兵旗介紹,黨家村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餘人。保存完好的四合院125座。

 黨家村之所以保存完好,「瓦屋千宇,不染塵埃」,據說是與一顆「避塵珠」有關。相傳,在光緒年間,黨家村的一位進士黨榮把慈禧太后賜予他的一顆避塵珠放在了村內文星閣的頂蓋之中,從此四方塵埃遇珠迴避,雜草不敢在此露頭,村內空氣清新,村容潔淨。雖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黨家村民居屋頂不生雜草,不染塵土確為事實。如果一定要給這不染塵埃的現象下一個結論,最確切的答案就是按風水的選址及因地制宜的房屋構造。

 記者看到,黨家村的四合院被14條長短不等的阡陌巷道網成一體,巷巷有名稱,道道水路相同,且巷道都由青石鋪就。正所謂「古村古風古建築,石巷石階石頭坡。鱗次櫛比房齊整,縱橫交錯巷曲折。」黨家村的巷道,有長有短,曲曲折折,且講究內涵,巷不對巷,大門(院門)不沖巷口,門不對門。甚至沒有巷對巷的十字街口,也無大巷口沖大門設置。大多為丁字路口,避免風水外流,以達藏風聚氣、居隱避邪目的。一條條巷道迂迴曲折,宛如一個偌大的智慧迷宮,初來乍到的遊客,如沒有導遊的帶領,立刻迷失方向。

李瑞環題 民居瑰寶

 此外,民居上精美奇巧的門楣、木雕、磚雕、與壁刻家訓,使人們在欣賞讚歎之餘又受到中國儒家傳統人文思想的教益。而城牆、看家樓、泌陽堡等攻防兼備古代防禦體系,體現出在戰亂年代,黨家村民當時的心態。

 前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在考察黨家村後欣然題詞:民居瑰寶。日本建築學會農村計劃委員會委員長工學博士青木正夫撰文:「黨家村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說道:「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

西北高東南低 排水順暢見巧思

 黨家村整個村莊建設頗具匠心,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加上村中一條條中低側高呈槽形的巷道,構成一個嚴密暢通的排水系統,村中的十幾條巷道繞著各家的門庭呈格子狀分佈,最終都向東或向南伸展,匯入泌水河。這裡沒有普通農村泥濘的道路,也不見「天上下雨,地上起泡」的情形,雨後的村莊反而顯得分外整齊乾淨。

 而村內的四合院,兼具京、冀、晉、秦風格。一般坐北朝南,房屋間數為單數,按八卦陰陽說取陽而得。為了延長日照時間,讓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採光,院落大多數為矩形,以明清建築格局為模式,院內以中軸線,左右前後對稱,主次分明,院落由廳房門房和相對應的廂房四面合圍而成。院中照壁、門房、廳房合稱三脊,一脊比一脊高,意寓「連陞三級」。

文化興村 老叟識吟詩

 黨家村在明清兩代經濟富裕後,不僅表現在大興土木、修建民居上,還表現在提高村民文化修養上。今天人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黨家村是一個安寧和諧的村莊,且有教養的村莊。記者在黨家村發現,大多數村民會識字,有文化,70歲以上的老人則大都懂作詩作文,這在內地的村落恐怕尚屬罕見。

光緒年間 44人中秀才

 據統計,從清道光至光緒60年間,5位村民中了舉人。僅光緒一朝,村上就出了44個秀才。可見當時一個不到百戶的村莊幾乎半數人家都取得了功名。

黨家村小檔案

 位置:陝西韓城市東北9公里處。

 交通:應先至韓城市,後可乘中巴到黨家村。

 小吃:芝麻燒餅、過橋餛飩。

 特產:「大紅炮」花椒、旱實核桃、山楂、蘋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