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中國傳統觀念認為讀書是晉升精英階層的捷徑,但近年一些從內地頂尖名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卻為謀生計甚至成為賣肉屠夫或修車師傅,讓人唏噓不已之餘,又再發出「知識不再改變命運」的感嘆。
陜西省農家出身的陸步軒在1985年參加高考,並以高出本科線100多分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是當年家鄉長安縣文科狀元。畢業後,家鄉縣政府欣賞這位高才生,借調他到機關工作。後來政府辦企業,陸步軒自告奮勇去了企業,豈料幾年後企業破產,加上機關改制,陸步軒便失去了工作。
直至2000年,陸步軒開起了肉店,文弱書生每天起早貪黑,一年忙到頭,交了水電費、房租後也就所剩無幾。陸步軒覺得自己還是喜歡研究語言,尤其是對方言很感興趣。「其實我最適合去做編輯詞典的工作」,言談中,他流露出對「書桌」的嚮往,但也許性格比較內向,沒能抓住機遇。而「屠夫」工作,比起他的理想更相距甚遠,往往令他感到不是味兒。
棄高薪厚祿下海創業
至於今年在短短10天內建成4家「博士修車」連鎖店的清華大學博士董冰說,陸步軒是被生活所迫而去「賣肉」,但自己卻是主動辭職創業。他1998年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畢業後留校,2004年考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並兼任保衛處副處長一職,月薪超過5,500元。2004年7月,董冰卻做出了驚人之舉,辭職下海創業。因為他覺得:「應該想辦法讓自己的人生煥發出更絢麗的光彩。」
董冰前後做過十多個行業,並最終選擇電動自行車修理業,希望開設全國連鎖商舖。他指,「既然是博士修車,就一定要修出獨特的地方。只要是在我店裡修過的車,連換過的每個螺絲都提供品質保險」。
學科架構僅為培養公僕
董冰坦言,當初只是為虛榮心而去考清華大學的博士,但後來他在清華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北京IT公司匯聚的中關村,年薪50萬以上的僱員中,畢業自清華、北大的比例不超過3%,大部分都是一些毫不起眼的小學校,甚至包括不是大學生。
他認為,高考改變命運這個命題已經不成立,取而代之是「創造力改變命運」。目前內地整個大學的學科架構,僅僅是為了培養公務員,因為招考公務員的時候一定要有大學學歷。但內地市場經濟將會是未來的主流,社會上需要各種各樣的人,解決實際問題。他更指,「以前精英教育培養的機制和現在的社會發展需求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