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行允香港發人民幣債券,可視為回歸10周年的賀禮。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8日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院曹紅輝在北京指出,內地金融機構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會完全按照香港債券市場市場化模式操作,但由於受香港當地人民幣存量規模小、兩地存在明顯利差、人民幣未自由兌換等因素影響,短期內對在港發行人民幣債不可持過高預期。
曹紅輝認為,人民幣在香港地區的流量雖呈持續上升態勢,但存量並不大。雖然發行人民幣債券能為滯留香港等地的人民幣提供回流途徑,為人民幣持有者提供投資工具,也為未來人民幣獲得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奠定基礎。但由於總規模太小,導致市場需求和流通都受到限制,尤其是早期可能會缺乏充分的流動性,這種狀況在人民幣自由兌換前恐怕都很難改變。
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強化,曹紅輝認為,人民幣持有者雖可投入香港的人民幣債券市場,但由於這一市場缺乏流動性,且受內地貨幣政策、利率管制及匯率干預、缺乏有效的基準利率等因素影響,因而在短期內難以形成長期收益率曲線。
人民幣升值吸引投資者
不過曹紅輝說,總體來說,雖然人民幣債收益率低,短期內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但是考慮到人民幣預期升值的因素,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購買人民幣債券具有長期的意義。
央行規定,人民幣債券發行利率或發行價格由境內金融機構和承銷機構協商確定。曹紅輝指,發行價格將完全由市場決定,主要參照內地和香港人民幣存款利率水平及相關債券市場收益率水平,並視最終的發債期限及市場狀況等因素綜合確定。
曹紅輝認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利差及發行成本等因素將直接影響內地發行主體到香港發債的積極性。而且兩地利差導致的套利活動將對內地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尤其是對內地商業銀行經營與風險管理會產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