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拆售無王管 洋人亦垂涎 晉徽古宅整棟遷京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0]
放大圖片

 ■江西婺源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競相鬥艷,與徽派特色民居相映成趣。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阮儀三表示:「建築被搬移了原地,離開了它的文化土壤,就沒有了意義。」 古宅的異地保護是古建築保護的下策。 資料圖片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實習記者 王曉潔

 第六屆中國國際出口古典傢具展覽會近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閉幕。引人注目的是,本屆展會有部分來自山西、安徽、西藏等地的古建築,被「肢解」搬運到上海,再重新拼裝成整體在觀眾面前亮相。由於資金、人力等諸多條件的限制,目前內地有許多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未納入國家或地方保護範圍,等待它們的也許就是「肢解」的命運。

 在一樓展廳的醒目位置,一棟完整的晉中古宅赫然在目。這是一棟有著200年歷史的山西民居,緊挨著它的是一座從安徽搬運而來的亭子。據工作人員介紹,山西古宅和安徽亭子由北京一家古典傢具公司經營。

 「這種亭子在北京特別好賣」,為這家公司打工的男孩說,「老外喜歡把他們放在自己的別墅裡。」大體上講山西古宅會賣到26萬元左右,安徽亭子售價約10萬元。

古跡無法仿製 商人收購搬遷

 在展廳二樓,記者驚訝地發現一座西藏的廟門也被整體搬至傢具展,廟門的設計、雕刻以及表面繪製的工藝都極其精湛。廟門內還展出了許多藏族古典傢具,引來不少觀眾駐足流連。當記者問廟門主人能不能照原樣仿製一座廟門時,他答:「現在已經難以達到這種工藝,複製幾乎不可能,成本太高了。」

 其實私人購買整幢古宅裝飾傢具或者用作收藏,在內地絕非罕事,現在古宅買賣已經約定俗成地成為古典傢具交易的一部分。江浙一帶大城市的房產商大肆收購安徽、江西一帶的古典民居早就成為了公開的秘密。房產巨擎、萬科集團總裁王石就在深圳的「萬科第五園」裡安置了一座整體遷移過去的江西民居,上海衛斯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從皖南休寧、歙縣、屯溪等搬遷了12座徽派古宅到上海寶山區羅店鎮的生態休閒園裡。

 隨著古宅買賣日益司空見慣,人們對這種現象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持「移址有利保護」觀點的人大有人在。去年,一個瑞典人願意出價30萬購買安徽的一幢古宅,被當地政府所制止,一時掀起軒然大波,而另一些人卻認為,在國家無力保護古宅的情況下,私人收藏一些也是為保護傳統文化作貢獻。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阮儀三對於這種文物保護意識的淡薄表示十分擔憂:「其實只要這些古建築有價值,就應該得到保護。建築被搬移了原地,離開了它的文化土壤,就沒有意義了。」 無論如何,古宅的異地保護都是古建築保護的下策。

民居不屬文物 國家無權拒遷

 目前,內地古代民居的保護不容樂觀,安徽的古宅以平均每年近100幢的速度消失、坍塌或是被賣掉。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商業利益的驅動以及相關法律的缺失。

 中國不少古鎮還保留明清古村落、街道,商人們從中看到商機,於是拆卸、搬遷古建築的「生意」也日益興盛。「在北京的高碑店、廣東的中山,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都在那裡交易各種石雕、木雕、磚雕,它們都是古代房屋的一部分。在許多古鎮,他們的建築是能拆得拆,能賣得賣,或是被城裡人買回去,或是進入了現代家居成為新的裝飾元素。」著名文化學者、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策劃王魯湘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國家的政策保護和明令禁止,這個趨勢是不可遏止的。」而問題恰恰就在國家沒有權力阻止這種肆無忌憚的古宅收購行為,因為大部分民居都不屬於文物的範圍,因此國家阻止商人們的拆卸、搬遷古宅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