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16歲少年講述被騙經過:在鋼管長刀脅迫下落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2]

 在山西洪洞縣公安局成功解救31名黑窯廠工人的名單中,有一名「14歲」的孩子,叫陳成功,來自河南汝州市場樓鄉。6月17日,記者從鄭州出發,幾經周折找到他的家。整個採訪過程中,陳成功沒有一絲笑容,而他身上的瘡疤,雖然擦了藥,但目前治療效果似乎並不明顯,他不時用手去抓撓。回憶起那長達三個月的淒慘經歷,他多次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被騙:鋼管長刀脅迫下落難

 陳成功今年實際年齡16歲,不是「名單」上公佈的「14歲」,「別人都認為我才十三四歲,我也許長得太小了。」陳成功略帶靦腆地說。

 和很多被騙走的孩子一樣,陳成功也是一名輟學的孩子,上到初二就不上了。他的母親說,其實他平時成績還不錯,數學曾考過90多分,「像他這樣的孩子很多,都是中途輟學,沒正事便在網吧裡打發時間。」

 輟學後,陳成功打算在外面找份工作。3月8日晚8時多,他來到鄭州火車站。這時一個「大胖子」走了過來,對他說有一份工作,每月八九百塊。毫無防備的陳成功簡單問了幾句,就答應了。隨後,他被「大胖子」安排到火車站附近的一個不知名的小旅館。

 第二天,陳成功坐上一輛麵包車。車子轉悠了幾個地方,不大的麵包車裡算上衡庭漢和司機,一共12個人。同去「打工」的10個人中,有一位50多歲的人和一個智障者,而他們的座位下,放著很多鋼管和長刀。

 車出了鄭州,再到三門峽,又往山西方向駛去。車上的人越發感覺不對勁,所以都瞅準一切機會逃跑。為躲避交警盤查,路上衡庭漢和3個人下車。他們中的3個人看準機會迅速逃跑;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在車速60邁的情況下,打開車門奮力跳出;在高速路上,車上的人下來小解,陳成功和另三個人朝不同方向逃,那三個人逃跑成功,陳成功則被抓了回來。

 陳成功說,「當時太緊張了,我朝著車頭前方跑,衡庭漢和司機開車追了上來,我扒著高速路旁的鐵絲網,還沒上去,他們拿著鋼管和刀子攆過來,抓住我的腳拽了下來……」

 此時,車上只剩下三個人:16歲的陳成功,那名50多歲的人和一名智障者。

 -磨難:「帶我看扔工友進攪拌機」

 陳成功先被弄到山西運城的一家黑磚窯,干了三天後,就轉到了讓他受盡磨難的洪洞縣廣盛寺鎮曹生村的黑磚窯。目前,這家黑磚窯的罪惡已被諸多媒體揭露,但在陳成功的講述中,很多細節令人難以置信,其罪惡之極,令人髮指。

 陳成功告訴記者,這個窯場比運城的那家窯場大得多,有好幾十個人,有監工、打手,還養著好幾條狼狗,沒有一個窯工不挨打。

 陳成功做的活兒是「切坯」,凌晨4時開工,直至晚上8時,常常加班到深夜。每天吃的是發霉長毛的饅頭,喝的是白開水或者水煮的爛菜幫子,晚上睡的是潮濕的窯洞。剛到那裡時,陳成功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但一切都由不得他,陳成功說,不吃不睡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幹活就慢,幹活慢就得挨打。種種折磨,讓很多人反應遲鈍,變呆變傻。如此,這些人更容易被老闆「控制」。

 更為惡劣的是,窯老闆曾帶他到另一個窯場親眼目睹「殺人」的過程。

 陳成功說,窯場裡有一種長兩米多的攪拌機,機器轉速很快,不管什麼東西,扔到攪拌機裡,瞬間就會打成碎末。在那個窯場,如果有哪個窯工不好好幹,窯場就會打電話叫來幾個專門「殺人」的人。一次,他被領到該窯場,光頭熊腰的「劊子手」把一個窯工幾棒打暈,隨後扔到飛速旋轉的攪拌機裡……

 這個場面讓他不寒而慄,然而窯老闆卻讓他把目睹的過程講給其他窯工聽。

 -忍辱:雲南窯工取得衡庭漢信任

 在洪洞縣廣勝寺鎮曹生村磚窯受難的日子裡,陳成功與難友們天天幻想著怎樣逃跑、怎樣報案,但衡庭漢和打手們也時常嚇唬他們:「即使是你們報案了,派出所也會將你們送回來的。送回後的結果就是,讓你們死也不知道自己是咋死的。」

 陳成功說,向公安部門報警的窯工,是衡庭漢和打手最信任的窯工———張強。張強是雲南人,與陳成功一起從運城那個窯場轉過來的。在日常的勞動中,張強有意與一個叫程志明(音)的打手搞好關係,這也為了少受些皮肉之苦。

 取得衡庭漢和打手的信任後,張強的工作也改變了,不再單純地當窯工,而是被安排開三輪車到外面傾倒磚場的廢渣。這樣,張強就有了外出的機會,老姚(受難窯工中的一員,據說是在旅遊中喝醉酒不慎被人掠入窯場。)等人就天天督促張強設法報警,解救大家。

 而張強一直缺乏勇氣,說機會不成熟。

 -報案:巧用爆胎計與理發計

 轉機就發生張強的再次挨打上。

 那天,張強開著三輪從外面傾倒廢渣回來,因為將手伸到了打手程志明的口袋,程志明惱怒了,隨手就給了張強兩個耳光,張強頓時血流滿面。

 也許是這次挨打深深地刺痛了張強。晚上,張強鄭重地說:「老姚,我明天一定要把三輪車車胎弄爆,在他們修車的時候,我就有機會逃跑去報案了。」

 第二天,張強果然將車胎弄爆了,但並沒有如願報案。第三天一早,張強對衡庭漢說想出去理髮,衡很爽快地給了他20元錢。

 5月26日,張強早上出去,直到下午2時還沒有回來。衡庭漢也開始有所警覺,還特意跑去問陳成功:「小陳,張強這兩天有沒有說過特別的話?」

 「啥也沒說呀,你問別人吧!」

 陳成功說,由於那天檢修電路,也沒有多少活,也是大家少有的一個喘息機會。就在這時,一名男子若無其事地走進了窯場,直接走近了衡庭漢。後來得知,男子是洪洞縣廣勝寺派出所的民警,特意來調查的。

 「你們這裡要人嗎?我是來找活干的。」

 「我們這裡不招人。」衡庭漢也很敏感,感覺這位男子不像要幹活的。

 隨後,男子又向幾位老窯工打聽:「這裡幹活咋樣呀?」

 「打人呀,你可別來這裡。」老窯工悄悄地告訴男子。

 這些跡象,讓陳成功和老姚隱約感覺到:「張強報案了,我們有可能被解救。」

 此時此刻,這些被禁閉的窯工還不知道,關於山西黑磚窯的報道已經是鋪天蓋地了。

 -獲救:當地有關部門介入調查

 5月27日,洪洞縣的車輛停在了磚窯門口。幾名打手們見狀,全部都逃跑了。

 又有四輛派出所的車輛開來了。這四輛車去追那些打手,但由於山路陡峭狹窄,汽車很難派上用場,幾名打手轉眼間跑得不見蹤影了。

 「這時,衡庭漢已經接到了王兵兵父親村支書王東記的電話,說有人報案了,讓他趕快逃跑。」陳成功說,衡庭漢與村支書是利益共同體,在當地有很大的勢力,一般人是撼不動的,聯合起來壓搾窯工的血汗錢,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地毆打、折磨窯工。

 隨後,在磚窯的30多名窯工以及王兵兵全部被帶到了廣勝寺派出所。從上午10時到傍晚7時,經歷近10個小時的登記、錄口供等程序,所有人又回到了磚窯。

 「王兵兵剛到派出所時特別牛,還在派出所的洗澡間裡洗了個澡。他以為這次像往常一樣,走一圈就出來了,不會有任何問題。」陳成功說,王兵兵當天就被抓起來了,警方一共控制了3個人。

 回到磚窯後,王兵兵妻子騎著摩托車過來說:「明天繼續幹活。」

 「沒錢不幹!」窯工們說話已有了些底氣。

 「我公爹已經拿錢去上禮去了,不會有問題的,你們明天得上班。」

 「我們要飯也不在這裡了。」

 當夜,連傻子都跑了,一共跑了10人。

 陳成功說,在老姚的勸說下,他沒有逃走。「走南闖北」的老姚說:「不能走,我們很可能被解救。再說,走了肯定沒錢,受的苦就白受了。」

 就這樣,廣勝寺鎮曹生村磚窯最終剩下了17名窯工。第二天,簽字、畫押後果然得到了200元的路費。「隨後,磚場找了一些社會上的閒散人員,送走了10人。將他們送到可以坐車的地方,買張車票了事。」

 陳成功和老姚等7人不想就這樣走了,「那些閒散人員將窯工送到車站,只負責買張車票,將剩下的錢就據為己有。」為此,他們7人步行14公里到達可以乘車的地方,乘車到達洪洞縣,先後找了公安部門、民政部門和救助站。最後,在救助站的幫助下,他們一行7人從洪洞縣去了廣州,打算隨老姚一起打工。

 6月5日,陳成功打算回家時,才電話告訴家人在山西磚窯被騙的事情。「家裡的電視只收兩個台,信號也不穩定,如果不是孩子說,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山西磚窯受的苦。」陳母郭青霞說到這些,眼睛濕潤了。

 回家:輾轉11個救助站

 陳成功說,他到達廣州後,很順利地找了一份速遞工作。「我工作很認真,也得到了主管人員的認可,由於滿臉是正在發炎的傷疤,干了三天就被婉轉辭退了。」這三天,他掙了200元,「看樣子,只有先回家看好病,才有人願意用我。」

 在身上沒有多少錢的情況下,陳成功想到了救助站,「救助站是一站站接力的,每次只買一段路程的車票。」從廣州到鄭州,他先後走了11個救助站。

 「他到鄭州時,身上連回家的錢都沒了。15日晚上,給我打過電話,讓我去接他回家。」陳成功的哥哥陳磊磊說,他16日下午趕到鄭州十八里河接弟弟時,簡直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弟弟耷拉著頭,畏縮著蹲在那裡,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了。滿臉都是正在發炎的傷疤,身上穿的是也不知從哪裡弄來的破衣服,腳上缺了一塊鞋底的鞋子還是撿破爛的給的……

 當天下午,汝州市民政部門、洪洞縣的工作人員,在鄭州與陳成功會面了,洪洞縣的工作人員送給陳一封道歉信,還按照洪洞縣每月最低工資標準470元的3倍補發了工資,還有1000元的慰問金,共5000多元錢。

 記者問陳成功,「拿到了5000元錢,滿意嗎?」

 「不滿意,我們忍受的折磨和付出的勞動遠遠不是5000元錢可以抵頂的!」陳成功脫口而出,這些經歷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想起來就害怕。他還說,下一步打算去參加汝州市勞動局推薦的電腦培訓班,學一項技術,也為了以後的生存。(來源:燕趙都市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