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97回歸助香港經濟騰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7]

馬建波

 香港回歸,對於推動香港迅速擺脫亞洲金融風暴引發的泡沫危機,克服80年代大量輕工製造業後移而出現的產業危機和經濟低迷,以及全面重整經濟結構,加速經濟轉型,實現香港經濟的二次騰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十年前,香港終於擺脫100多年殖民主義的羈絆,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香港的回歸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亦是祖國日益強盛的見證。

 香港的回歸,不僅實現了國人為之奮鬥百年的團圓夢想,對保障我國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和深刻歷史意義。而且對實現香港經濟的二次騰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由原來的執行者變為決策者

 首先,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得以成功實踐,進一步增強了港人治港的自主性和決策力。由於港人當家作主,其社會地位和角色定位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特區政府由原來的執行者變為真正的決策者,港人積極投身香港的社會、政治和經濟事物,對自身的前途和發展更為關注。特區政府能夠就重大問題,準確把握時機,及時因應策略和決策作為,充分凸顯決策的效率和成果。1998年,特區政府迅速決策,成功擊退金融大鱷對聯繫匯率的衝擊,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央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第二、香港回歸,成為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香港是港人的香港,更是中華民族的香港。香港的前途和命運不僅為港人所關注,更為國人和中央政府所關心。正是在香港經歷金融風暴重創,承受沙士疫症打擊,失業率高企,經濟陷入極度困境的危難時刻,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及時伸出援助之手,CEPA、自由行、優質國企來港上市、西部通道建設、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等政策實施,使香港經濟實現自2004年以來,年均GDP增幅達7.6%的強勁復甦,失業率迅速回落至4.3%的歷史低位;2006年特區財政亦提前三年達到滅赤目標,實現580億元的財政盈餘。

市場定位和經濟特徵轉變

 第三、香港的回歸,使其市場定位和經濟特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97之前,香港是東西方重要的國際貿易平台、亞洲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相對獨立的自由經濟體。97回歸之後,香港亦成為大中華區域市場的一個重要構成,原來的競爭者變為合作者,依附於西方的傳統貿易方式和經濟形態,轉向與大中華經濟體的迅速融合。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為香港傳統產業的消化、轉移和從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全局性、戰略性的思考與佈局

 第四、香港的回歸,加速以大中華區為軸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使香港經濟的發展成為促進區域內經濟共同繁榮與產業合理配置的重要一極。促使香港必須對自身在區內的產業定位和經濟發展,作出全局性、戰略性和系統性的思考與佈局。譬如:怎樣重整香港經濟的價值鏈;怎樣準確定位經濟轉型的中心;如何發揮利用自身的優勢,大量引進人才,迅速打造創新科技的研發中心和高增值資訊化的現代商業服務社會,迅速建立大深港金融中心;如何搶佔東盟10+2的合作先機,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亞洲現代航運與物流管理的龍頭地位等等。這些領域都將是香港未來經濟騰飛和發展的希望所在。

 再過三日,就是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慶典日子,新一屆特區政府問責班子也已產生,我們相信,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港人一定會發揚獅子山下艱苦奮鬥、同舟共濟的拚搏精神,再續香江新的篇章,再創香港經濟騰飛的輝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