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回歸10年 未來任重道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8]

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新一屆政府執政的5年是下一個10年香港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新一屆政府在按照基本法施政、繼續強化基本法與國情教育方面,顯然必須有大的作為;提高行政效率,加快香港的基建以加快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整合和區域快速交通網的整合,也已經刻不容緩;確定香港的經濟轉型方向,取長補短,使香港保持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都市的優越地位,也是要務。

 香港回歸10周年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實踐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一國兩制」史無前例。一個國家之內允許存在和運行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其先天的難度可想而知,當年在海外、在香港引起的各種冷嘲熱諷,不足為奇,事實上現在這種冷嘲熱諷也無日無之,也非常正常,恐怕再過多少年,持否定態度的人還是會有的。

 但是「一國兩制」成功了。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產生這一構想的文化基礎,即中華文化的工具理性特色(李澤厚教授語),以及中華民族在經歷了長期磨難之後走上復興之路(在全球化時代,主動對外開放)。如果離開這一文化的歷史和時代的背景,對「一國兩制」的批評只能是井底之蛙的水平。

未來5年 任重道遠

 過去10年是「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磨合」的10年,10年裡香港經歷了風風雨雨,政治生態和經濟、社會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失誤可以成為前車之鑒,成功的經驗則可以繼續指引前路。

 7月1日開始,新一屆特首和特區政府開始施政。本屆政府施政的5年是下一個10年香港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新一屆政府在按照基本法施政、繼續強化基本法與國情教育方面,顯然必須有大的作為;提高行政效率,加快香港的基建以加快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整合和區域快速交通網的整合,也已經刻不容緩;確定香港的經濟轉型方向,取長補短,使香港保持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都市的優越地位,也是要務。

普選不是萬靈丹

 基本法是治港的根本性憲制法律,是一國與兩制的結合點。香港社會的一部分人,其中既有上層的精英,也有普通的民眾,總是從自身的利益或角度出發,只講兩制,不講或少講一國,這種心態如果持續發酵並且成為某種民粹,就會對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些政客受到台灣政治的影響,簡化政治議題,以此刺激和操縱民意。台灣的綠營政客有個「絕招」,就是將任何問題都歸結為「統獨」,將民進黨執政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歸結為「中國打壓」、「本土受壓」,聲稱只要投票給民進黨,就是支援本土政權,就能解決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這種將問題簡單化和絕對化的做法往往能夠對其支持者洗腦,獲得他們的選票。在香港也有類似的趨勢,就是將所有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歸結為沒有普選,因為特首不是全民普選產生的,因為立法會不是全部由全民普選產生,所以特首沒有公信力,所以立法會不能代表全體民眾;只要有了普選,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一些政客和媒體就把問題簡單化和絕對化,一些民眾也信以為真,不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前朝留下的教育制度和價值觀念也助長了這種民粹的趨勢。有論證甚至提出香港的自治權力來自倫敦和北京兩方面的授權,而且還有人接受這種低級的謬論。香港應該有基本法所規定的普選,但是不能由這種錯誤民粹主導下產生普選。違反基本法的民粹不能主導香港的發展方向。

 23條立法也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沒有人敢否定23條立法是基本法的規定,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必需的憲制責任,但是在香港談23條立法卻好像是個忌諱,這種不正常的局面,特區政府未來必須加以扭轉。基本法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能只要這一部分,不要另一部分。(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