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廣東民政 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1]
放大圖片

廣東珍藏版之二

本報記者 蘇婷

 當前,廣東經濟總量和可支配財力名列全國前茅,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關注民生,社會救助、社會慈善等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廣東省政府把民政工作計劃納入了全局性決策和部署,加大對民政事業的投入和推動力度,每年都能集中財力為群眾辦幾件實實在在的好事,解決一些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真正讓他們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感受到民政為民的實效。

 「十五」以來,廣東各級民政部門恪盡職守、勤政為民,重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調節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成效卓著,彰顯了民政事業對建設創新廣東構建和諧社會所發揮的重要保障作用,在思想觀念、法規建設、管理體制、保障水平、服務水平等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並積極推進CEPA框架下的粵港民政合作,全省民政工作形成了前瞻性、開放型、現代化、協調發展四大特色,得到了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亮點一:社會救助體系日臻完善

 全省121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70多萬人納入低保救濟,做到了動態下的應保盡保,並實現了低保金管理發放社會化。25萬五保對象基本實現了「五統一」供養。「千間敬老福星工程」第一、二批改擴建的496間敬老院全部按計劃完工。建立了救災工作分級管理、救災經費分級負擔的運行機制。全省落實「兩項」經費14.2億元,災區災民得到妥善安置,重建家園工作順利完成。新建救災物資儲備中心、經常性捐助站(點)、災害緊急避護中心以及慈善醫院、慈善超市一批。

亮點二:雙擁優撫工作全國領先

 雙擁工作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全國雙擁模範城(縣)達13個、全省雙擁模範城(縣)達79個、軍民共建點6,000多個。六年來,全省共接受安置退役士兵17.4萬名,發放自謀職業補助金6.5億元,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位居全國前列。2006年,根據張德江書記的提議,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決策,在全國率先對退役士兵實行不分城鄉免費安排接受2年以上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的安置改革。省按照參加培訓退役士兵每人每年不低於7,000元的標準,全額承擔14個欠發達地級市和恩平市的培訓費用。2007年全面實施,已有近2萬名退役士兵報名參訓。目前,廣東省已基本建立起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安置新制度。

亮點三:福利服務社會化發展

 以國有社會福利機構為龍頭、社區服務為依托、其他形式的社會福利機構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已初步確立。「十五」以來,全省擁各類城鄉社會福利機構1950間,其中國家辦社會福利機構138間,民辦福利機構82間。「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超額完成。「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進展順利,為1993名孤殘兒童提供了矯治和康復手術。社會福利企業活力不斷增強,全省319家福利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7,631人。

亮點四:城鄉基層民主建設加快

 積極推行「議行分設」的社區居委會運行機制,擴展社區服務功能,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科學合理劃分社區,全省共建立城市社區居委會5,917個,並撥出了2億元專款,解決了居委會的辦公問題。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進一步規範民主選舉,大力推行村務公開制度,適當調整村委會規模。撥出專項資金1.032億元,解決全省5,160個村委會辦公場所困難問題,並對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低於3萬元的村委會幹部待遇給予補貼。

亮點五:區劃地名工作穩妥有序

 調整了廣州、汕頭、佛山、珠海、江門、惠州、韶關等市的縣級行政區劃,共撤銷2個縣、10個縣級市、9個區,設立20個市轄區;撤併鄉鎮445個。建立了每5年一次的界線聯合檢查制度。勘定省界4條2,856公里,地級市界39條5,706公里,縣界179條8,966公里,基本完成了鄉鎮界線的勘定和城市地名標牌的設置工作。審核審批建築物、住宅區名稱5,000多個,並清理了一批不符合規定的建築名稱。

亮點六:社會事務管理不斷加強

 殯葬改革工作成績顯著,到2006年全省遺體火化率達99.2%,節儉、文明、健康、科學的喪葬新風正逐步形成。救助管理工作實現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從強制性收容遣送到自願受助、無償救助的重大變革,全省累計救助23.89萬人(次),人性化關懷關愛的救助模式已基本形成。婚姻登記管理進一步規範,實現了婚姻登記管理向登記服務的轉變。

亮點七:民間組織管理進展順利

 在全國率先完成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團分支(代表)機構複查登記工作,圓滿完成了基金會清理整頓工作。目前全省有社團9,319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0,532個、基金會134個。首次評選表彰了300家全省先進民間組織。民間組織由單純從數量增長轉向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管理規範的方向發展,成為促進社會和經濟建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亮點八:慈善事業成績突出

 全省已有20個市、35個縣(市、區)成立了慈善機構。廣東省慈善總會成立兩年多來,累計接受社會捐贈近8億元,各級慈善機構成功舉辦了一系列賑災義演大型活動。全省還湧現出以叢飛為代表的一大批慈善人物,促進了團結互助友愛社會風尚的形成。

亮點九:老年人權益獲更多保障

 全省有113個縣(市)區理順和健全了老齡機構,《廣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正式頒布實施,老年人的權益得到了保障。全省建立「星光老年之家」3,053個,設立老人文體活動室1,822個。老年文體活動,「銀齡行動」、「敬老之星」評選活動在全省有序展開,社會尊老敬老氛圍日益濃厚。

亮點十:著力構建六大民政系統

 為鞏固「十五」期間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開創民政工作新局面,廣東以「繼承、創新、發展、提高」為指導方針,制定了廣東省民政事業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著力推進全省救災應急保障系統、完善社會救助系統、社會福利保障系統、雙擁優撫安置系統、社會協調系統以及政府管理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為保證「十一五」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廣東將提高民政事業費在各級財政預算中的比例,加強民政基礎設施和社區公共設施建設,加快民政法制建設,深化民政體制改革,加強民政系統黨的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促進民政工作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和健康發展。

粵港民政合作漸入佳境

 廣東與香港兩地一河相隔,唇齒相依,人員往來密切。隨著粵港兩地經濟活動越趨頻密,有愈來愈多的港人回內地工作、居住、結婚、生兒育女及退休養老。廣東民政部門遵循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真誠合作的原則,與香港有關部門加強民政工作聯繫,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格局。

合作發展跨境養老服務 港人可在粵頤養天年

 香港老人籍貫廣東的居多,隨著廣東老人安置機構在服務設施、環境、服務質量上已接近國際水平,選擇回廣東養老、居住漸漸成為廣東籍港人落葉歸根的願望。近年來,粵港兩地採取了多種合作方式發展養老服務項目。為拓展跨境養老的可行性,2005年12月,廣東省民政廳聯同香港服務發展研究中心和香港文匯報,成功舉辦了「廣東省首屆養老福利機構香港合作交流會」,廣東省有近30間上等級的養老福利機構赴港,有13個地級以上市的民政部門主管福利事務工作負責人和公辦、民辦養老福利機構負責人共100多名參加了展覽。交流會期間,香港有1,200多位長者市民前往參觀了廣東省內養老福利機構展位,對回內地養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合作交流會的成功舉辦在當地社會反響強烈,掀起了粵港兩地政府、機構和民眾共同對兩地社會福利事業合作與交流的關注。對推動CEPA實施,促進粵港社會福利的合作交流,維護香港社會穩定和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CEPA之下 粵港社福服務獻新猷

 珠三角經濟發展快速,粵港交往頻繁,港人北上增加。由此衍生的勞工保障、生活配套、醫療和社交支援等基本社會生活需要亟待解決。

 為進一步落實《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加強粵港兩地福利機構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粵港兩地社會福利服務事業發展。廣東省民政廳與香港社會服務聯合會(社聯)達成合作協議,雙方於2004年8月10日在香港共同簽署了《合作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備忘錄》。

與港社聯簽合作備忘錄

 《備忘錄》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加強福利機構協調、利用兩地的資源、辦福利服務以及提供諮詢服務。此外,廣東省民政廳長和社聯行政總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在兩地各舉行會議,研究合作事宜。雙方期望藉此讓業界準確掌握兩地社會需要和發展,為現時在廣東境內工作的港人提供緊急支援服務、生活配套諮詢,甚至個人輔導服務。

 《備忘錄》是粵港兩地在社會民生方面達成的首個框架合作協議,標誌著粵港在社會發展和福利服務合作方面將進入一個新里程。簽署備忘錄後,兩地在社會福利服務的合作上,已逐步變得更有系統和更加協調。

增進兩地交流資源共享

 粵港社會福利工作合作互動不斷增加,對兩地經濟社會繁榮穩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11月,為進一步加強和密切兩地社會福利界的合作交流,在中央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和省港澳辦的支持下,廣東省民政廳邀請了由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周一嶽局長、香港特區政府安老事務委員會梁智鴻主席率隊,來自香港社會福利界的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和機構負責人共50多人組成的香港福利界組成的社會福利服務(安老事務)考察交流團,到廣東考察廣州、深圳、肇慶等地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救災救濟、社區服務、慈善事業等發展情況,考察交流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6年11月,廣東省民政廳與香港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還同時共同主辦了廣東省福利機構管理人員培訓班,對進一步加強粵港兩地社會福利服務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廣東福利彩票 福澤南粵20年

 廣東福利彩票發行20年,連續多年發行銷售量名列全國第一,並以300多億元的銷售總量居全國之冠。在社會福利的旗幟下,廣東福利彩票資助了大批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項目,彌補了政府財政在這方面投入的不足,有力地支持了全國及廣東省福利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事業興盛 業績輝煌

 20年來,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高舉社會福利的旗幟,堅持「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發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開」的發行原則,在民政部、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在省民政廳的直接領導下,福利彩票發行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發行銷售總量居全國第一,並連續多年發行銷售量名列全國第一,多次受到民政部、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和廣東省民政廳的表彰,並被評為先進單位,1998年還被省直工委授予「文明單位」稱號。2003年,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又獲得了民政部頒發的「愛心捐助獎」,是獲獎單位中唯一一家彩票發行單位。2007年1月被廣東省人事廳、廣東省民政廳授予「全省民政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截至07年6月下旬,廣東省共發行福利彩票314億多元,籌集社會福利公益金104億多元,資助了大批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項目,彌補了政府財政在這方面投入的不足,有力地支持了全國及廣東省社會福利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全省累計資助興辦各類福利事業項目已有2萬多個,資助建設的社區「星光老年之家」3,905間,各地的敬老院、福利院等設施建設和改善都得到了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大力資助。福利彩票公益金還安排一定的比例用於殘疾人事業、城鄉基本醫療救助等。同時,廣東省福利彩票還解決了1.3萬多人的就業,為下崗職工提供了再就業機會,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另外,全省每年為地方代繳中獎者個人所得稅上億元。

堅持宗旨 熱心公益

 多年來,廣東福利彩票堅持「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發行宗旨,不遺餘力地回報社會。2003年初,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解決特困群眾「打官司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住房難」等「四難」問題,廣東從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撥出1,000多萬元,向廣東省14個困難市的城鄉低保對象提供醫療救助補助金;當年「五一」前,民政部門從福利金中安排了30萬的專項資金,用於慰問當年奮戰在生產一線的勞模。

  在社會危難之際,廣東福利彩票積極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為民解愁,與國分憂。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澇災害,國家增發了50億元專項福利彩票用於賑災。廣東省共銷售賑災福利彩票11.74億元,佔全國五分之一,籌集賑災專項募集資金3.5億元,居全國首位。2005、2006連續兩年,廣東省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在2005年捐款200萬元,2006年捐款600萬元用於廣東的抗洪救災、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2003年上半年,廣東經歷了一場非同尋常的戰鬥──抗擊「非典」。在這場鬥爭中,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向省衛生廳捐贈了500萬元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於購置有防護隔離設施的救護車,為抗擊「非典」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廣東福利彩票對社會福利事業的資助是全方位的。僅2000年至2002年,利用中央向廣東省返撥的彩票公益金,建立了35所少年宮。2004年3月份,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向建會100周年的廣州市紅十字會捐款,用於支持廣州市紅十字會開展的「幫助廣州市特困家庭」和「孤寡老人白內障康復手術」活動。與此同時,廣東福彩每年還從提留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20%用於支持殘疾人事業。廣東福利彩票非常關注廣東的教育扶貧工作,從2004年開始開展了「福彩愛心助學子」活動,對生活困難的大學生進行資助,2004—2006年連續三年共安排1,300萬元資助了2,600名生活困難大學生上大學,每人一次性資助5,000元。同時,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還安排130多萬元幫助廣東省貧困山區建設了三所「福彩小學」,大大改善了當地的教學環境。

 實踐證明,福利彩票的發行為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構建和諧廣東做出了重要貢獻。

堅持原則 鑄就誠信

 誠信是彩票的生命,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系統一直把福利彩票的誠信建設放在首位,從規範管理、技術保障、開獎公開、透明等各方面構建福利彩票誠信體系。在宣傳工作中,廣東福利彩票非常注重打造福利彩票「公益、誠信」品牌;在福利彩票的發行工作中,一直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發行原則。在廣東福利彩票發行系統的努力下,福利彩票深入人心,彩民積極性十分高漲,特別是「多人少買、娛樂購彩」的健康購彩理念得到了廣大社會公眾的認可。

 為進一步提高了全省福利彩票發行工作的綜合管理水平,建立標準化、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的運行管理機制,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於2006年9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認證的全面審核,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各地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都通過了外部審核,成為全國首個省、市二級福彩發行中心同時獲得ISO9001質量認證的省份。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奠定了廣東省福利彩票現代化管理的基礎。

 為讓更多社會公眾真正了解福利彩票公開、公平、公正的發行原則,解答一些彩民對福利彩票開獎過程的疑惑,建立與社會公眾溝通的平台。從2005年開始省、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共同組織開展了「走近南粵風采」、「走近雙色球」兩項突出誠信主題的大型宣傳活動,共邀請全省各地2,000多名社會公眾代表及媒體代表走進福利彩票的開獎現場,親身參與福利彩票開獎的全過程。「走近南粵風采」和「走近雙色球」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社會公眾對福利彩票的認同感和信心,這兩項活動成為全省福利彩票宣傳的平台,誠信的窗口。

 廣東福利彩票的誠信建設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汕頭市44040222福利彩票投注站負責人王燕丹以誠信經營,不昧500萬元大獎的事跡感動廣東,榮膺2006年度廣東省「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十大傑出人物。評委給她的評語是:她心中有一架天平,誠信是最重的砝碼。

 由於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廣東省福利彩票系統不懈的努力,廣東的福利彩票事業得以不斷發展。可以預期,這一造福社會的光彩事業,必將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廣東民政工作 主要職責

 廣東省民政廳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履行社會行政事務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民政部門具體負責救災救濟、最低生活保障、優撫安置、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社區建設、收養登記、婚姻登記、福利彩票、區劃調整、地名管理、殯葬管理、流浪人員救助管理、老年人和孤殘兒童福利服務等多項工作,肩負著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維護公平的責任,上為黨和政府分憂,下為基層群眾解難,是實現社會安定有序的基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礎作用,是社會「安全網」、「調節器」、「穩定器」、「減壓閥」。

民政工作「四種人」廣東解讀

 不久前,溫家寶總理對參加第十二次全國民政會議的代表強調,各級民政幹部要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幫助群眾排憂解難。這幾年廣東民政系統提倡「當好人民群眾的熱心人、貼心人、代言人、維護人」(以下簡稱「四種人」)的民政工作理念,正與溫總理的指示精神一致。這絕非機緣巧合,而是當今中國上至總理,下及地方基層幹部,都是一個心重的人,把群眾的事情看得比泰山還重;都是一個心誠的人,誠心誠意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為群眾服務。

 早在2004年初,廣東省民政局長會議上,剛剛到任的省民政廳長楊華維首次提出了要全心全意當好人民群眾的熱心人、貼心人、代言人、維護人;2004年中,廣東省民政廳廳黨組要求全省民政系統向為民模範周國知同志學習,做好「四種人」,實現好、發展好、落實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至此,「四種人」這一具有指導性的理念,在廣東民政工作中的得以廣泛傳播。

 民政工作關係廣大群眾生老病死,安居樂業,關乎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穩定,涉及社會每一個層面,是最直接體現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責任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四種人」這一具有指導性的理念,貫穿於廣東民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實踐,從服務手段和方式的改進,到服務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積累和創造了許多創新發展的寶貴經驗,為全國同行提供了成功借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