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回歸寶寶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1]
放大圖片

 ■陳子豐(中)於回歸日下午3時出世。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今天是香港回歸10周年紀念日,也是1997年7月1日出世的小朋友的10歲生日,下學期就升讀小五的陳子豐就是其中一個。對於彼時在香港出生的孩子而言,這個生日顯得格外有意義。子豐和母親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與市民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片斷。他們的回憶,成為了透視香港社會十年變遷的一個窗口。

 小子豐是在五歲的時候,通過一個生日會,才得知自己是「回歸日」出世的「幸運兒」。

出生時下大雨 感覺「改朝換代」

 子豐的媽媽陳太說,兒子出世時,她和許多香港人一樣,對當日的天氣記憶猶新。7月1日,下著滂沱大雨,家人不在身邊,獨自在醫院待產的陳太不免有些悵惘。她和其他的媽咪一起看著回歸儀式的電視直播,此情此景歷歷在目,感覺恍如「改朝換代」一樣,讓她印象深刻。

 陳太覺得,回歸10年來,對小朋友的最大衝擊,是「學習模式的巨大變化」。近年來,孩子越來越被要求以「全才」冠之,體育、音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現在的小朋友,你說他好又得,開心又得,說他辛苦又得,就是一星期7日差不多都滿的。」子豐也趁機「呻」道,「好多功課,有的很難做,要找資料,整天都要找,覺得也很煩。」

 回歸之後,香港許多中小學都開展了國民教育,子豐讀的小學逢周末都會有升旗禮。談及對這些儀式的感覺,小子豐童真地笑說直覺:「好熱」。他憶及學校曾經教過的國歌,並即興哼了幾句:「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展望未來,子豐說自己的理想是「做畫家」。本報記者 施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