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評:希魔的紅顏知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2]
放大圖片

文:吳 斯

 蘭妮.蕾芬絲坦(Leni Riefenstahl)二十世紀德國才華橫溢且最具有爭議性的女性電影工作者,又被稱為「希特勒的電影製作者」。關於她一生的經歷,Steven Bach在新作《LENI- The Life & Work of Leni Riefenstahl》中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她的天賦與才華、無盡旺盛的精力,她的成敗得失、對政治的盲目,以及Bach對她的謊言毫不留情地揭露,皆被收入此書。

 蕾芬絲坦曾是舞蹈演員,電影演員,電影導演,後來成為攝影師,晚年出版了兩本書。她一生的藝術作品多半推崇自然與運動中肢體的美感。Bach說這一切始出於蕾芬絲坦自己,他將她放回二十世紀初的德國,一片繁華盛象的柏林。在市郊的生長環境裡,童年的她對自然的探索由此萌生。少年時代,她在學校裡最擅長的學科是體育運動,她之後多出演的電影都在美麗的大自然裡肢體展現,她跳舞、攀岩、滑雪、潛水。內心澎湃的熱情與對衝擊力的美感的追求促使她不斷尋找自己的舞台,然後宣洩、表達、呈現。

 為希特勒拍攝紀錄片,在戰後給蕾芬絲坦帶來了四年的法國隔離營生活、電影事業的完結,以及世人的譴責。諷刺的是她自言對政治毫不關心,亦不是納粹黨的成員,她認為自己原始的製作動力是對希特勒的個人欣賞—她熱愛強大的具有衝擊力與影響力的一切,正如同她對自然的熱愛。蕾芬絲坦講過,儘管希特勒是獨裁者,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的強大,因為他曾摧毀了整個歐洲。對於這一段公案,Bach在書中細節性地揭露了蕾芬絲坦如何開始與希特勒合作,還有納粹黨如何對她的電影提供經濟資助。

 《意志的凱旋》是蕾芬絲坦為納粹黨拍攝的紀錄片。雖然她不斷澄清,自己只是個藝術家,並不關心政治,但基於拍攝的內容,這部影片被作為宣傳片流傳,在當時備受電影界人士與觀眾的讚賞,各種國際獎項更是滿載而歸。影片中你看得到浩瀚的閱兵式與希特勒慷慨激昂—肢體語言上甚至有些神經質—的演講。為此她採用了許多空前的拍攝方法,比如遠距攝影和空中拍攝。此片被評論家稱為電影史上「專橫的壯麗的革新的」宣傳紀錄片代表。蕾芬絲坦的另外一部知名紀錄片是1936年的《奧林匹亞》,由於片中的希特勒特寫鏡頭,被爭議為第三帝國的又一部宣傳片。實際上,影片拍攝的是那年在柏林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屬於典型的蕾芬絲坦風格:渲染運動肢體的形態美,浩瀚的天空頻頻被作為背景。這部紀錄片在拍攝手法上再創新突破,採用了當時罕見的攝影角度、衝擊性的剪切(smash-cut)和追蹤式拍攝等方法。蕾芬絲坦的作品給人以龐大的視覺震撼,經她革新的攝影技巧也被後人廣泛運用。在Bach所寫的這本傳記中,圍繞許多作品詳細地評論了蕾芬絲坦的電影風格。

 除了「希特勒的電影製作者」這個最具爭議的問題,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蕾芬絲坦在事業上所進展的每一步。從這些描寫來看,年輕時籍籍無聞的蕾芬絲坦看似是個十足的機會主義者,她在當時電影業發達的德國嘗試了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又創造新的機會,狂熱大膽執著執拗地帶著她對美的感知和令人驚歎的工作力與創造力一步一步接近著她的目標。另外,Bach在書中一次又一次根據可追查的歷史資料,犀利地揭穿了蕾芬絲坦出於自我保護和企圖心的各種謊言與否認。

 如果你想讀到一位藝術家令人著迷的歷程,有蕾芬絲坦自撰的回憶錄(學林出版社推出了簡體字譯本:《里芬施塔爾回憶錄》—編者註),如果你想讀到關於蕾芬絲坦客觀的歷史追蹤,那麼Steven Bach的這本書是更好的選擇。 (註:Leni Riefenstahl在內地的譯名為「萊妮.里芬施塔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