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要了解政府架構 須識經濟公共事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3]

 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對社會大事的關注,訓練他們獨立思考和批判分析的能力。因此,同學們可以善用生活化的素材或社會大事,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作多角度探討和思考。然而,由於通識科具有一定的時事性,不重視知識或資料的記憶,不少人就誤把通識科當作「吹水」科,以為它不須基礎知識,學生可以「不學無術」,「遊談無根」,而初中階段的學習知識更是沒有必要。

 其實,通識科除了「時事觸覺」和「思維技能」外,基礎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以近日教育學院的風波為例,廉政專員羅范椒芬辭職以後,對香港政壇和公務員體系造成強烈影響,社會各界紛紛反思高官問責制的理念和運作。相信不少通識科老師都會利用這熱門的新聞,選出「高官問責」、「學術自由」之類的議題,配合相關的剪報資料,跟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然而,依筆者之見,在準備這課題時,除報章資料外,還須要從書籍、互聯網等渠道搜集資料,使同學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才可以進行深入的討論。

老師須予學生理論和背景知識

 眾所周知,在報章上,同學只會看到有關事件的描述,或是不同人士的評價,但「高官問責制」、「政治中立」、「政治責任」、「民粹主義」等概念則不會詳述於報章之內。因此,老師必須在討論前給予學生一定理論和背景知識,否則同學對議題一知半解,或對問題的背景茫無頭緒,討論時就會錯漏百出,也難以帶出有見地和有深度的觀點。試問同學不理解「問責制」的含義,又怎樣明白「局長」和「常任秘書長」各自的職務和責任呢?同學若對「政治責任」、「民粹主義」等理念一無認知,又如何知悉羅太所說的「香港畸形政治生態」的意義?除此以外,同學如要深入分析有關的議題,還要具備經濟及公共事務科的知識,明白香港回歸前後政府的架構,方明白「常任秘書長」應否承擔政治責任的爭論點。

 要為學生打好知識基礎,可以分為課前準備和平日研習兩種。就課前準備而言,老師可直接講授,在活動前教懂學生重要的理論和背景知識;可以自行整理資料,課前交給學生閱讀;又可要求學生自行搜尋資料,課堂上作簡短報告。至於平日研習,老師可以為同學制訂良好的閱讀策略,由淺入深,有系統地安排不同範疇的讀物;或是與其他學科進行聯繫和分工,在初中階段為同學奠定學習通識的基礎。當然,有了「知識」之後,同學還須掌握各種思維和表達的技巧,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有條有理地鋪陳自己的觀點。因此,在通識科中,「知識」和「技巧」實在是相輔相成,互相補足,因為大家都不希望見到「純吹水」或「死讀書」的情況發生在本科呢!  ■黃家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