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地產代理 北上不思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5]
放大圖片

 ■10年來,李耀智身後的團隊已由原來的3人壯大到現在的3,000多人。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熊君慧 實習記者:羅冬凱

 11年前,金融風暴前夜,香港地產界正處鼎盛時期。在許多同行固守港島一偶時,李耀智(英文名Andy)已經反其道行之,先後在中原北京、廣州公司創業。那時,由於語言不通,以及當時中央鐵腕宏調的影響,他年入僅10幾萬,甚至還要貼錢打工。1996年6月份,有一天公司開會,忽然有人提議:「香港明年就要回歸了,是不是該在深圳開個分公司?Andy你去吧?」正是別人無意的一句說話,Andy加入回歸路上第一批來深圳創業的隊伍,成為深圳中原總經理。如今他的底薪仍然是1.3萬,仍然喜歡打車去羅湖口岸過關回粉嶺的家,但10年來年薪增長10多倍。

 「我沒有經歷過一夜之間負資產要跳樓,但也從未享受過香港泡沫經濟帶來表面繁榮的光景,我的光輝歲月在深圳。」他又感慨:「到深圳來是條不歸路,我(的事業)再也回不去(香港)了。」

 如今,深圳已經有30多家港資地產代理,無數個Andy都在這條「不歸路」上馬不停蹄。

 10年前,或許連施老闆(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也不能未卜先知,這條「不歸路」其實是一條康莊大道。1996年7月,考慮到香港回歸在即和深圳毗鄰香港的地理位置,中原地產決定在深圳成立分公司。李耀智96年11月來到深圳,之前他先後在北京、廣州的分公司任職,但用他的話說,建樹寥寥。

代理東海 一炮而紅

 「當時一共4個人被調過來,現在只剩下我和KK(中原中國董事長賴國強)了。」他介紹,深圳中原最初選擇在著名的寫字樓國貿辦公,只有200平米面積,員工10幾人,只代理二級市場,沒有地舖,未涉獵三級市場。

 那年,來深圳發展的香港地產公司還只有中原一家。兩年之中,中原共代理了龍珠花園、東海花園、世貿廣場等一系列著名樓盤,一炮而紅。1999年,中原地產開始涉足三級市場。「我當時認為還是要『兩條腿』走路,只有二級市場是不夠的,三級市場也應該大力發展。」李耀智在深圳多年,雖然普通話一聽仍然是「港式」的,但用詞已經非常「大陸」,從他這句「兩條腿走路」可見一斑,也算是他10年最明顯的變化之一。

南來清風 不吃差價

 李耀智不僅用詞靈活了很多,在深圳也使得他有了很多的創新空間。他將「港式」的三方合同引入三級市場,即客戶、業主、地產代理簽訂三方合同,保證公開公正,地產代理承諾「不吃差價」。這股從港吹來的清風,使中原在三級市場迅速夯實基礎。

 「97年時,中原在三級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僅有1到2個百分點,而06年則達到了12個點,當年二級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也有25個百分點。」數字可說明一切,李耀智嘴裡蹦出一連串的數據,只為證明:中原在邁向三級市場的同時,二級市場也並沒有被削弱。

香港固守 深圳嬗變

 「與香港相比,中原在深圳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如果我在香港的話,在一個已經運作多年的成熟市場裡,我就無法有這麼多創新空間。」李耀智稱,2005年中原考慮到公司長遠的發展,將公司地點由羅湖的國貿大廈遷到了福田中心區,即現在的新華保險大廈。「我們沒有像其它公司那樣過於重視『發源地』,國貿那邊公司結構太分散,不利於以後長期的發展。我們也是唯一出走羅湖區的港資地產代理。」

 深圳中原不僅總部出走羅湖,而且將市場從深圳走向「大深圳」,即以深圳為總部,形成包括東莞、惠州、昆明、湖南和福建在內的大型戰略圈,並由深圳總部向「大深圳」輸出人才。

重視員工 視作財富

 「香港總部這些年是很難看出明顯變化的。」李耀智指出,香港有的公司總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行進」,也缺少內地這種人性化的管理。譬如經常當眾批評員工,員工表現一有不好就會被炒掉,這對員工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都有損害。「香港有的公司把員工當作工具,而不是財富。」

 但他同時也承認,目前深圳的三級市場還沒有像香港那樣成熟,例如在交易流程中沒有中間監管,律師樓、銀行、政府等環節還需要進一步跟進,以保證交易流程的順暢,維護好代理商、客戶和業主三方的利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