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英文合格率創新低的反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6]

 ■梁安琪 資深評論員

 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日前揭盅,其中較惹人討論的是英文科合格率創連續十二年新低,只得73.9%考生合格,自一九九七年以來累積跌幅更達4%。雖然考評局秘書長姚培德指出,在國際標準下,十年來累積這個數字的跌幅並不嚴重,亦不是一個警號。但如果用「開倒車」的理論來打比喻,在教育的路上開倒車,不能做得更好和創造突破,卻還越走越落後,這便會與整個城市的發展不相協調了。

 不少人將近年香港學生英語語文程度下降歸咎於母語教學,但由於考評局並沒有就教學語言政策及英文科成績進行研究,所以暫未能作出正式數據評論。但從實際的角度看,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地理上的優勢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則外語語文程度水平繼續下跌,亦即競爭能力相應降低,如是者對個人、對社會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回歸後英語在香港的地位更加重要

 根據《基本法》第九條,特區「除使用中文的,還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在以往,港人比鄰近亞洲地區人士有較佳外語讀寫能力,除了優越感之外,還有各種實質好處,其中以營商最為有利。回歸後部分人有某些誤解,以為回歸祖國則外文便無用武之地,這是與事實不符的。中國自從改革開放,無論經濟、體育、航天科技等等事務都一日千里,尤其外交發展更突飛猛進。所謂「與國際接軌」一詞已經落後,今日中國絕對是國際社會的一部分,最佳例證是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即將在北京舉行了。

學好外語關鍵要不怕苦

 新聞片多次報道了北京市民勤學英語以備接待外賓的情況,又把街上的街名指示牌的英文寫法整理好。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是國家的世界窗口,明年奧運的馬術比賽項目亦安排在香港舉行。種種事實都證明了,回歸祖國後,香港的國際地位提升,直接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日多,英語的使用是有發揮和必要的。

 假如將本地語文程度下降原因一味只認為是母語教學所致,未免流於觀察不夠全面。畢竟對於整體個人成長而言,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其中一個環節,家庭和社會的栽培也有感染力,當然還有自己的奮鬥決心。讀很多今日大企業家、成功人物的自傳或訪問,他們在奮鬥的過程,都不約而同有一種打不死、輸得起的勇氣,也很明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捱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得日後成就。近代人生活環境舒適了,意志卻反為變得薄弱。有時翻閱港聞,看見有學生因為害怕考試壓力、恐懼失業等等便去自尋短見,反映了人倘若寧願尋死都不敢克服困難、面對挑戰,寧做懦夫,不做鬥士,則這樣的社會價值觀便很有問題,未來也很難多出幾個像李嘉誠這樣從小不怕吃苦、白手興家的企業家了吧?李氏自學英語的故事,是現代求學的年青人很值得借鑒的。

母語教學無礙學習外語

 要提升語文能力,個人本身有責任,社會也有責任,不能只怪母語教學。大家要搞清楚,為什麼《基本法》要列明「英文也是正式語文」?精通外語對自己於文化交流、求職、推廣、經商、交友有何好處?只要有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概念,對學好外語便有一定的動力。在法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歐國家,教學亦是主要採用本土母語,但一般西歐人士都能操起碼兩三國語言,可見母語教學無礙學習講寫外文。講到人人有責,拜托電影商們為了公眾利益著想,藝術品也最好保留原汁原味,請不要再將西片作粵語配音。看電影有字幕,其實是接觸、並可說幫助市民大眾實習外語的最佳途徑之一。硬是配音,其實是剝奪了欣賞國際文化的樂趣,以及因聽而學外語的機會。

 總括而言,歸根結底,提升語文程度,是生活技能的其中一種,港人如希望在新世代大趨勢之下把握機會,超前於人,必先要充實自己,學好兩文三語。未達標準,不宜諉過於人,急起直追更明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