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陳莉莉 圖:鍾欣琦 攝
嘉咸街和卑利街重建後,三幢戰前唐樓連同新建的矮樓群,將塑造出一條短短的老店街。換言之,在該區有潛質被稱為老店的,大有機會進駐老店街,但傳統的老店多以家庭式經營,在租金高企下,他們會否有能力在老店街經營?老店街最後會否淪為連鎖店的盤據地?
蕭太回想著:「很多街坊都搬走了,有些還會偶爾回來懷一懷舊,想想往事,有些街坊更會三代同堂來涼茶舖坐坐、談談天,有些出了國留學的年青人回港,也來我們這裡喝喝港式涼茶,離開了的人更會珍惜舊東西。」在嘉咸街、卑利街一帶做街坊生意的公利真料竹庶水,舖位在荷李活道,並不在重建的範圍內,但因鄰近嘉咸街和卑利街,雖仍未受重建影響,卻見證著人事變遷。舖主蕭生、蕭太對重建也感受良多。
期望開分店
蕭生一家住在涼茶舖裡,店舖是五、六十年代的前舖後居設計,店內的一大特色是鋪滿細小磁磚的牆壁,散發出陣陣的懷舊味道,很多電影都曾在這裡取景。
只是中環向來是高消費地區,價廉物美,品種不多的公利真料竹蔗水,面對昂貴的租金,也不得不將蔗水和龜靈膏等產品大幅加價。
蕭太打趣地說十年才多一款,「香港的樓價租金都給地產商和有錢人抬高了,就算是舊樓,租金還是會很高,因為不這樣的話,人們怎會買新樓呢?」她對香港的發展情況感到無奈。
蕭接手經營此涼茶舖已有二十多年,雖感無奈,但對未來的老店街仍抱有期望。將來嘉咸街重建後,涼茶舖有望會搬進老店街內,「如果租金合理的話,我們都想在老店街內開一間分店。」
整體計劃是怎樣?
同感無奈的,並不只此一家。四年前,有八十年歷史、堪稱老店的陳意齋,因現址對面的大廈維修而回收所有單位和店舖而搬舖;四年後,因同樣的理由再次搬舖,舖面面積反而大縮水。
「其實上一、兩個月通知整幢大廈維修,要回收所有單位和店舖,現在已找到皇后大道中176號作為新店,面積應該會比現在的細小一半;沒辦法,在周圍都沒有舖位『吉』出來。」陳意齋經理祁穎恩無奈地說。
新店舖面積少了,租金卻大唱反調。「(舖租貴了很多?)其實真係囉!就算該區不算好旺,只有百多二百呎的舖仔,開個價都開成四萬蚊,一早一晚沒有太多人流,只有中間時段;其實一年租金的加幅很犀利。」
假如「老店街」開得成,陳意齋會搬進去嗎?「如果計劃落實,興趣就一定有,但要看看租金,以及老店街在斜路上兼在內街,要看看當局又會否考慮做很多特別活動不斷去吸引人流。其實,總體還要看當局整個計劃將會怎樣進行。」祈穎恩擔心重建計劃不知何時才真正落實,打趣說不知道又是不是十年後的事情。
舊的不去 新的不來
面對時代的轉變,永和號的關伯反而很豁達。2003年後,永和號都沒有進行修葺,關伯覺得社會在變,新的取代舊的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政府邀請他到新的老店街經營,他會考慮,如果租金和生意收入合理的話,他也會搬入。
永和號店內有一個由清朝舉人所題的金漆招牌「永和號」,博物館已要求關伯捐出這個文物,不知道老店街建成後,金漆招牌會搬進博物館還是掛在新店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