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斐 全國人大代表
6月中旬,隨人大常委會外事委員會赴加拿大出席中加議會協會與加中議會協會第10次會晤。代表團由溫哥華入境,首站渥太華,其後訪問了「大西洋加拿大」,主要包括新布侖瑞克及新斯科舍二省共4個市,行程12天。
中加議會定期會晤為推動兩國關係發揮重要作用
訪加的首要任務是進行每年一度兩個議會協會的定期會晤。中加議會協會是全國人大為推動議會外交成立的其中一個對外交流窗口,是目前15個同類型交流機制中歷史最長和運作最成功的一個。經過中加兩國議員努力,兩國議會協會交流持續十年,當中並未有因為政府換屆而受到影響。對上一次參與中加議會交流是在2003年,當時加拿大還是自由黨執政。中加友好關係處於較佳狀態。談到中加友誼,人們自然想起中國的老朋友、自由黨赫赫有名的特魯多總理。1973年中加建交,中國正處在文革後期,特魯多總理力排眾議,毅然率團訪華,受到周恩來總理熱情、隆重接待。他也是周總理生前正式接待的最後一位到訪的外國政要。
事隔4年,加拿大政府已改朝換代,保守黨哈帕總理上台。他主張人權、民主和自由,在對外政策方面靠攏美國,中加關係多多少少受到影響,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困局。在變化了的政治形勢下訪問加拿大,心裡免不了有點忐忑不安。殊不知我的顧慮是完全多餘的。會晤為時兩個半小時,由東道國加中議會協會雙主席(參眾兩院議員擔任)主持討論,雙方分別就西方媒體近日大肆渲染的所謂中國工業間諜傳聞、能源合作、全球暖化、環保、防恐、人口及毒品販賣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我們也就加強中加友好關係以及達賴、蘇丹達爾富爾、朝核等熱點問題重申了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雖然在個別議題上,中加雙方的認識存在一定距離,但討論一直是在一種相互體諒、包容的氣氛中進行,尤其是來自不同政黨背景的加國議員均表現友善和相當克制。我又一次深刻體會,中加友誼建立了相當堅實的基礎,加國政權交替並沒有影響加國議會對促進加中友好關係所表現的誠意和熱忱。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在野黨年青議員,去年第一次隨加國議會訪華,對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和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作用印象深刻。返港後,他給我發來了電子郵件,表示願意今後繼續保持密切聯繫的熱切願望。
加東地區掀起了一股中國旋風
港人熟悉溫哥華和多倫多,但絕少人留意「大西洋加拿大」,甚至連中國駐加使館人員也從未踏足過這片土地。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這次的行程加方刻意安排我們訪問加東的新布倫瑞克和新斯科舍二省。這兩個省的共通之處是土地遼闊、氣候怡人、景色秀麗和人口稀少。6月中旬,進入了雨季,當地陰雨連綿,氣溫徘徊在攝氏15度左右,對來自盛暑的人,感到一陣透心的涼意。
然而,當地人對來自東方的客人發自內心的熱情,好比一股滲入心扉的暖流,驅散了涼意。在聖約翰市,一個民間文化組織在短短的兩天裡為代表團組織了一場三百人出席的盛大歡迎晚會,不少人駕車,連續奔馳四個小時專程由外市趕來赴會。席間,法裔加拿大籍的晚會主持人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整個宴會中,來自內地的年青學子和旅居當地的華人紛紛登台演奏中國民間樂曲。場面溫馨感人。
我們還遇到三位來自內地的年青女子,大學畢業後選擇旅居加國,創辦了加東唯一的一份華文報紙,當初到異鄉的內地和香港新移民提供求學、就業以及法律等各方面的諮詢,因深受當地華人喜愛,銷量激增而馳名東部地區。她們的負責人三十出頭,來自深圳,熱情地送了幾份報紙給我,一再叮囑,閱後多發表意見。
加東地區已成為加拿大又一個文化、學術中心
此行,我們參觀了多間大學。聖約翰市著名學府新布倫瑞克大學校長介紹,目前該校已招收了將近400名內地學生。校方早就看好中國,已先後在深圳和北京與內地學校合辦社會學院,為有意就讀該校的中國學生提供各種課程,告別是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該校今後將繼續擴大對華招生規模。
莫克頓市的Mount Alison大學是加東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以文科著稱。該校聞名全加的畫廊收藏了不少世紀名畫,極富藝術價值。校長是一位翩翩君子,待人誠懇,談吐溫雅,給訪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校園裡清一色紅磚建築群,古樸而凝重,四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優美使人神怡。
由於行程緊迫,我們未能如願參觀加東名校——達豪西大學,為彌補不足,加方特別安排旅遊車環繞校園外慢駛一周,使我們得以一睹該校外貌。無巧不成書,代表團成員高先生90年代初畢業於該校,獲法學博士銜,據他介紹,加國政府高官中不少人出自該校。國人或港人一般只屬意西岸名校,甚少考慮東部,實際上加東院校林立,其中不乏名校。更為重要的是,東部環境清靜,民風純樸,更具濃厚的文化、學術氛圍,是出人才的好地方。建議為人家長不妨多留意這個地區。
近半個月的訪問收穫豐富。我深切體會到中央政府愈來愈注重議會外交,將它視為我國對外交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直覺也告訴我,我國使、領館目前的院外活動(lobbying)仍然是我們對外交往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如今後適當增加駐外機構編制及增撥資源,加強議會外交,一定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應。身為香港特區的人大代表,能夠參與人大的對外交流感到莫大的榮幸。(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