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民幣匯率制度日益市場化,令內企對匯率避險相關產品的需求增加。圖為內外銀聚集的上海陸家嘴。資料圖片
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只有兩類企業反應迅速,應對靈活。一類是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歷練了足夠長時間的企業,通常是外資企業或港台企業;另一類就是以進出口業務為主營的外貿企業。不過總的看來,能借助人民幣升值賺大錢企業只是少數,大部分內地企業仍處於規避匯率升值風險的階段。
有關機構調查顯示,目前企業迴避匯率風險的措施,主要是通過銀行遠期的結售匯業務,有57.9%的被調查企業選擇這種方式。第二種方式,就是通過進行遠期外匯買賣的方式避險,中選率為36.8%。此外,分別有26.3%的企業通過選擇可以自由兌換的有利貨幣以及外匯保值條款兩種方式來避險。
57.9%企業選遠期結售匯
遠期結售匯業務是金融衍生產品的一種,是指客戶與銀行簽訂合同,把「未來」要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先「固定」下來,到期時按合同與銀行辦理結匯或售匯。目前,各家銀行開始熱衷貿易融資市場的原因是中國貿易量持續高漲;同時,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日益市場化,使得中國企業對匯率避險相關產品的需求增加。
不過,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內地企業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的貿易融資產品,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匯率避險產品缺乏興趣,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產品的費率過高」。「我們的利潤本來就微薄,銀行再從中拿走一部分,我們就白幹了」。
匯率避險產品乏內企青睞
另外,對於企業的財務總監來說,在人民幣升值情況下,多借美元是匯率套利的一個最簡單辦法。依據貨幣資產的基本選擇原則,把資產放在匯率會上升的一方,負債則放在會貶值的幣種。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採取將美元外匯帶進內地,換為人民幣存進銀行;若需要向銀行融借,則以美元計價貸出。
目前,內地銀行1年期人民幣貸款利率大約為6%。如果用美元融資,參照倫敦市場同業拆借利率(LIBOR),LIBOR比美聯儲基準利率大約高1厘多,再加上中國企業的國家風險溢價1厘,企業借美元的成本比人民幣要高2厘。因此,如果人民幣1年內升值超過2%,企業借美元就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