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文審訊 揭開法律神秘面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11]

【回歸大事】要數回歸大事,胡官直言雙語法官開創中文審訊先河,對香港市民來說是「頂呱呱,無得頂」的發展。回眸往昔,他坦言以往當大律師很有「錢途」,只因普羅大眾不懂法律,高收費變得理所當然,「大家一點法律常識也沒有,有錢又好、窮又好,個個都不知法律是甚麼東西。」他還踢爆法律界的「計仔」,「有時法律還講拉丁文的,大家讀番書回來,但我講兩句拉丁詞都嚇到你死,律師如何打官司就好像一個謎一樣。」

滿嘴拉丁文 嚇死老百姓

 心裡有個謎的豈止老百姓,胡官憶述當年的傳媒同樣摸不通,行內很流行「請飲茶」。他表示,往昔中文報章很少報道法庭判決,「以前在大court樓(法庭),我們在那兒打官司,那裡有個飯堂,每逢11點幾有個咖啡時間,其他報章的記者就請《南華早報》及《虎報》的記者飲茶,問番剛才法官說甚麼,判詞是甚麼?」語言不通,案件終結,但知道誰贏誰輸的沒有幾多人,說來很好笑,卻有點悲哀。

 今天法律中文化,胡官形容是一大進步,市民可以用母語明白中文判詞,「明白法律對港人及政府也很重要,因為明白了才可以討論,討論便知甚麼是公道或不公道,明白法律是公道的才會相信,有信心就不敢觸犯了。」

 說到底,法律中文化可以穩定社會,有效管治。但他坦言,理順法律中文化少不免付出代價,法官以至整個法庭的工作量以倍數增加,因為法官素以英文學法律,把條文翻譯為中文可謂第一大挑戰,在撰寫判詞時還要加以消化及解釋。

法律中文化可穩定社會

 胡官是首批主理中文審訊的中堅分子之一,為這項「頂呱呱工程」絞盡腦汁。他鬼馬地笑說:「其實你可以認衰,說自己不懂得做就不用做了,但我後生時蠢,明明識,就不會說不識。」口中自嘲的「蠢」,在別人眼中卻是可敬的貢獻。熟能生巧,胡官笑指自己大有進步,處理中文審訊案件多花的時間,已由最初的5倍減至3倍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