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改善男女失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0]

胡志偉 牧師

 政府統計處公佈本港的人口變化,其中值得各方人士深入探討,就是男女失衡的現象。從最新推算數目顯示,2036年香港的人口將由2006年的686萬增至857萬,而男女性別比率失調,將由目前的912比1000顯著下跌至2036年的709比1000。

 面對男女失衡惡化趨勢,政府無疑在入境、就業、升學、投資等施政方面,可作相關配套,吸引更多男士來港工作或生活。然而,針對性別而作出的優待措施,又要兼顧兩性平等的原則,這方面涉及本港於1995年通過《性別歧視條例》,而「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成立,要確保兩性得到公平的對待。當政府考慮要吸引內地專才或國際優才來港,以緩解男女比例失衡,可能會引發性別歧視的爭議。

 「平等機會委員會」於多年前,向公眾表達當時男女派位不公平,於是教育署從善如流,於6年前改為實施混合派位,造成的後果是不少名校呈現「陰盛陽衰」的實況。正因男女本性與心智發展各有不同,強求平均的做法,表面看來是公平,實質是漠視了差異,並添加了新的問題。

 近年來,高學歷的女性大幅度上增,於是本港社會湧現大量能幹而有學識的女性專業人士。由於教育制度的僵化,造成不少男生讀不上及考不上;「女優男劣」帶來的社會現象是港女看不起港男,單身女性貴族由此而生。部分女性在擇偶方面,選擇遲婚與遲生育,帶來是偏低的生育率。

 內地同樣面對性別比例失衡,反映「男多女少」的問題;兩地男女互補不足,正好紓緩目前的失衡。問題是港女可否調低期望,並能在文化與生活上與內地男士互相協調。本港由於輸入外地家庭傭工,而這些家庭傭工絕大部分是女性;也許我們要構思輸入若干行業的專才或優才,而工種的僱員是男性為主。

 也許有人認為可以「生育科技」確認出生嬰兒的性別,以人工方式作平衡;基督宗教反對「預知性別才作生育」的倫理決策。回顧歷史,每當戰爭過後,女性人口必多於男性;隔了一段年日,兩性比例自然地回復正常。只要人類不刻意違反自然規律,人口如同生態一樣,有其內在調整的機制。

 我們更要思考全球一體化,本港男少女多的局面,也可透過更多不同種族與國籍人士混婚而稍為紓緩。反而,面對低生育率,政府應盡快提供經濟誘因,促使更多已婚夫婦不因憂慮生養兒女負擔,而不敢生育。當生育率有所增多,社會內男女與其它地區有互動的空間,男女失衡根本不是那麼可怕,只是發展階段中的偏向,長遠而言,有其它因素使之回復較為理想的平衡。(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