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為「中國製造」正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5]

梁 思 資深評論員

 中美兩國先後查禁多批對方出口產品和食品,美國有國會議員更要求將食品安全上升到「反恐」一樣的高度。中國則列舉事實全力予以反擊,強調不應只對中國食品和產品大做文章,反對以食品安全作為貿易保護壁壘和政治籌碼。

美國在製造新的中國威脅論

 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所佔比例越來越高,關乎食品用品安全的貿易摩擦不可避免。由於中國與外國的產品質量標準不同,中美出口產品檢驗標準存在差異,一些中國產品出口後難免遭遇質量問題;亦由於個別企業違規生產,致使個別出口食品出現質量問題。但美國對中國產品的許多指摘則源於政治需要,把孤立的個案誇大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此前被美國指為劣質產品的中國輸美輪胎,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測試,結果證實輪胎符合美國標準。實際上中國的出口食品安全達到了99%以上。有統計數據表明,從04年到06年這三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食品合格率要高於美國對中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

美貿易保護主義出現新形式

 美國渲染「中國製造」為新「威脅」,亦反映貿易保護主義正以新形式針對中國。在中美貿易摩擦有加劇趨勢的背景下,一些美國政客正以中國產品存在品質問題為突破口,將品質問題無限誇大,進而達到妖魔化「中國製造」的企圖,使之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指摘中美巨額貿易逆差、設置貿易障礙的新工具。對一些美國政客而言,這種關乎貿易逆差的「中國製造」恐懼,或許比涉及安全質量的「中國製造」恐懼更為值得關注。美國媒體誇大中國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並有意無意地將其泛政治化,客觀上只會助長美國國內排斥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風氣,或會進一步激發貿易保護主義立法的訴求。

刻意妖魔化「中國製造」

 在歐美流行中國崛起威脅論,可已見歐美對中國在政治及經濟影響力日漸增強之下感到憂慮,故在貿易方面出招會更趨頻密。而美國對華貿易出現龐大赤字,明年又是美國進入總統大選年,貿易政治化勢必變本加厲,因此不時把矛頭指向中國,包括指控人民幣幣值人為地壓低、對企業出口提供補貼及市場開放步伐緩慢等等,現時又對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問題大肆炒作,甚至以「無中國」標籤作為招徠,企圖抹煞多年來「中國製造」代表價廉物美的形象。儘管美國媒體對「中國製造」的產品口誅筆伐,美國政客對「中國製造」極盡妖魔化,但如今「中國製造」在美國已經是無所不在,中國貨品對美國家庭物質生活「舉足輕重」。「中國製造」的貨品價格往往只是美國同類商品價格的三分之一,美國消費者每年可節省700億美元的開支,故大受美國廣大的中低階層消費者的歡迎。美國政客不應藉「中國製造」向中國施壓以圖在其他領域換取利益。對「中國製造」的產品挑剔基於政治,不僅不會達到目的,而且只會給中美貿易的正常發展製造新的障礙。

妥協合作才能共贏

 由於全球化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地步,食品等安全問題已經變成世界性問題,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日前所強調的,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並非一個國家所獨有,各國政府都需要加強相關的監管制度和措施以確保食品安全。在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這一嚴峻現實面前,中國對於這個世界性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正本著對本國公眾和進口國消費者健康和生命高度負責任的態度,迅速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處理,以盡快化解這場危機,為「中國製造」建立新的口碑。中美雙方近期將召開食品安全工作會議,並擬於時機成熟時簽署兩國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

 不過,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應加深對中國的理解,增進互信,更應消除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和猜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美經濟利益是榮辱與共。中國並不缺少反擊的底牌,由美國單方面揮舞大棒的時代早已過去了,要想解決問題,雙方必須坐下來尋求妥協之道,合作才會共贏。(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