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檯帳轉實臨大 港企升級兩出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5]
放大圖片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劉揚、熊君慧

 商務部、海關總署前晚聯合出台2007年第44號公告,對加工貿易政策進行調整,從8月23日起將對被列入限制名單的商品實行銀行保證金檯帳轉實管理。

 這項中央已給了一年緩衝期的政策終於出台,必將在近期大大增加珠三角港企的資金運營成本。按照國家2006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約為8,000億美元(約62,400億港幣)的總值計算,實行保證金檯帳「實轉」後至少積壓資金約1,200億美元(約9,360億港幣)。

 廣東省外經貿廳官員強調,與去年的139號文相比,此次調整吸收了多方意見,應不會對廣東出口企業產生過大衝擊。部分行業的港商更長吁一口氣,認為未及料想中「嚴峻」。

 暨南大學經濟學專家封小雲稱,對於珠三角「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港企來說,帳運轉由空轉實,近期將會產生較大衝擊。但她強調,港商必須看清國家的政策性引導中的兩大「出口」:一是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在44號文中,鼓勵類商品無須「檯帳轉實」;二是國家區域政策的調整,相對東部省份,在中西部地區仍有檯帳優惠政策。那麼港商對於44號文的應對,應當集中在對於生產結構調整和產業往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此外,由於該政策在短期內還將對港商造成較大衝擊,她建議如果產品列入限制類目錄,港商應取消成本比較高的生產計劃。

未及料想嚴峻 部分港商鬆口氣

 儘管此次檯帳「空轉實」又在珠三角加工貿易企業中掀起風波,但對於部分行業的港商來說,卻是長吁一口氣,認為未及料想中「嚴峻」,而紡織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聯泰控股行政總裁陳亨利表示,對於加工貿易政策的動態調整,中央政府還是充分考慮了部分行業的困難。自去年139號文實施以來,陳亨利就在擔憂紡織類產品作為出口貿易的敏感產品,會否進入限制類目錄。而今年以來,包括出口退稅下降2%,人民幣升值和勞工短缺都曾震動紡織企業。而這次調整,使他大為寬慰,僅僅是對製布中的商品有影響,對其他的紡織和服裝生產則影響不大。他掏出褲子的口袋作比喻說,一條褲子就這個部分的生產有影響,公司整體生產不會有問題。

 和陳亨利一樣,東莞某玩具生產廠也鬆了一口氣,該廠部分產品去年列入139號文的限制類目錄,而在新的44號文的限制類目錄中,則沒有出現。「中央此次政策調整還是考慮到了之前港商反映的部分問題,因此沒有預料中衝擊嚴重」,在對該政策的討論中,不少港企認為,此次的檯帳轉實雖對中小企業有大的衝擊,但總體來說,還是在促使港企進行轉型升級。

 從去年139號文公佈至今,不少港商對於加工貿易的動態調整已有預期,不少港商也正積極尋求內銷或者自主品牌之路,以謀轉型升級。「但是由於轉型升級不是短期行為,一年時間也難見成效」,封小雲表示,兩地政府應當給予港企一定的支持和引導,酌情給予適當緩衝期。

升級進程緩慢 企業紛謀轉獨資

 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及補償貿易)企業集聚最多的深圳寶安區為例,去年8月剩餘「三來一補」企業3,307家中,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完成產業轉型,較專家預期少。另外超過六成港企因所屬行業與產業政策不貼近,仍然在等待國家出台政策。

 資深投資規劃顧問師、安捷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CEO朱超文介紹,由於外銷市場受政策影響太大,內地消費前景廣闊,使得很多企業願意轉為獨資。

 自去年政策出台至今,僅該公司就為近50家「三來一補」企業轉為獨資。深圳沙井一家香港電子塑膠廠負責人龍成稱,近期禁止加工貿易進口原料目錄的出台更堅定了轉獨資公司的信念。「雖然暫時沒有對工廠造成直接影響,但卻恐怕有一天目錄擴大禁到自家頭上。」他無奈地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