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鑽進九彎十八拐的黃春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01]

彥 火

 辦公室的案頭,一直置放著黃春明寄來的《九彎十八拐——黃春明撕畫筆記》。那是一本正三十二開本、灰色底、製作精緻的筆記本。封面和內頁插圖都是黃春明畫的撕畫,充彌著意真和稚趣。

 「撕畫」,顧名思義就是將棉紙撕成自己所構思的形狀,很技巧的貼在底紙上,使其呈現出美麗的作品。這是屬於手工藝製品,它的特色是彈性強、纖維長,而且較一般國畫用紙厚。在繁囂的市聲中和陷於營營役役的現代人,偶然翻閱這本筆記本,那遠去孩提的笑語歡聲,彷彿歷歷在目,雖然只是浮光掠影式的異幻,在混濁的麈世中,令人有返璞歸真之概。

 「九彎十八拐」是宜蘭的一條巷,也是黃春明在台灣宜蘭辦的一份兒童文學雜誌。這本撕畫筆記本的插圖,全是每期雜誌的封面,都是黃春明自己的手筆,畫題有農夫、農田、山村、海邊、小貓、小狗、母子……套黃春明的話說:「一條直條條的雪山隧道通了,可是,還是九彎十八拐的一路風景最美。」黃春明在這本筆記的扉頁寫道:「二零零五年五月一日,我們在宜蘭地方,創辦了《九彎十八拐》這一份小小的文學雜誌。誠然,我們僅僅只是一根小火柴,我們卻希望,在這日漸失溫的社會,將它點燃。我們知道,我們的力量無濟於事,但是我們知道,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有喜愛文學的您們。」從以上一段文字,可以看到黃春明耕耘的苦心和不屈的意志力。  

 與黃春明聊天,是一大樂趣。每趟碰到他,總有新的話題。黃春明是貼近土地的人。他對台灣的原住民及其風土、大都市的底下層,表現了一份深款的赤誠。他不光是熱愛而已,而是深入其間,鑽進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做他們的朋友。黃春明是一個少談大道理而腳踏實地的人。他深諳民間的喜怒哀樂。他同情陋巷中的小人物。他小說中的人物幾乎是大都會小人物或原住民的側影。他深深地愛護他們,包括他們的生活習慣,甚至他們的缺點,他也可以饒恕。

 每次讀到黃春明的文章,我的眼簾中立即浮現揹著簡單的背包、手裡提著攝影機的僕僕風塵的他。黃春明對宜蘭有一份深沉、馥鬱的感情。他說,去宜蘭他可以當嚮導,因他在宜蘭度過他大半的青春。他說,宜蘭是漁港,仍保淳樸的民風。我答應下次去台灣,一定跟他到宜蘭逛一逛。我記得二十年前讀到他的短篇小說《魚》,小說圍繞祖孫兩代人對鏗仔魚的渴求的慾望展開,記憶尤深。當年台灣山區人想吃到魚談何容易!阿公(祖父)為了給孫兒們吃到魚,以一整袋山芋去換一條鏗仔魚,結果給漁販騙了斤襾,孫兒阿蒼為了給阿公吃到魚,拚了做學徒的錢買了魚,卻在崎嶇的山路中掉了。現在山區人已較容易吃到魚了。但是,黃春明筆下的鏗仔魚,仍栩栩如生。

 黃春明愛談漁港,也愛談民藝。我在他的家,發現不少台灣的工藝品。他愛小人物、愛鄉土,他特別喜愛兒童。他很想為兒童做些事。他正在籌劃為兒童拍一套福建漳州木偶戲,為此,他特地跑了一趟福建。他還籌建兒童基金會。《九彎十八拐》是基金會贊助的產物。

 黃春明屬於鄉土,觀念卻是很現代的。他曾是廣告公司的策劃人,他對現代廣告心理,很有一套。他的思路很活躍,有很多計劃,只是他愛好和理想的事情太多(林海音語),不知什麼時候能一一實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