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孿生之城隱天機 雲南墨江北回歸線匯陰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1]
放大圖片

 ■文/圖:本報駐雲南記者 譚旻煦、實習記者 黃珺珺

 在雲南邊境雲霧繚繞的哀牢山中,有一塊被稱為「雙子之城」的神奇之地 —— 墨江,除了境內生活著1,000多對雙胞胎,植物、果實雙胞孿生的現象也隨處可見。一直以來,無數的科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到此實地考察,試圖破解雙胞孿生現象之秘,但上天卻似乎故意要將「天機」隱藏,為這裡保留一抹神秘。近日,本報記者也走進墨江,嘗試從墨江哈尼人獨特的地理環境、生產方式和婚俗民俗中,搜尋一些關於「天機」的「蛛絲馬跡」。

 作為中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墨江境內哈尼文化底蘊豐厚,民族風情獨具特色。

雲上為家

水土養人

 哈尼族是崇拜太陽的民族,幾千年來,為追逐太陽而萬里遷徙,造就了他們燦爛輝煌的遷徙文化,也孕育了馬幫傳奇。面對地形險峻的群山,智慧勤勞的哈尼族先民依據不同的地形、土質,修堤築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把終年不斷的山泉溪澗引向梯田,造就了農耕史上的奇跡 —— 梯田文化。

 遠遠望去,一座座幾十級、上百級的梯田,從山腳順著坡勢蜿蜒伸展,層層疊疊,直通向茫茫雲海,蔚為壯觀。此外,哈尼族還是世界上最先人工培植茶樹的民族之一,成為當之無愧的普洱之鄉。

 美麗的神話著作,以其獨特而完整的體系,使哈尼文化在中國神話的史冊上,又添光輝的一筆。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風俗文化,早已銘刻進了墨江人的骨髓,為雙胞之謎的揭秘埋下了伏筆。

地理奇蹟

氣候分半

 墨江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處北緯22°21'至23°59',東經101°08'至102°04'之間。穿城而過的北回歸線,將全城氣候分成了兩半,一半顯亞熱帶氣候,一半顯溫帶氣候。

 從地圖上看,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多都為荒漠和沙丘,惟獨墨江是一個物產豐饒的「紫米之鄉」、「黃金之鄉」,青山綠水環繞的恬靜樂土。這無疑是地理上的奇跡,而雙胞現象更是奇上加奇。

 在墨江,哈尼人習慣將北回歸線稱為「神秘的陰陽線」,認為在這裡生長的自然萬物,因長期受到陰陽氣韻的薰陶,都會帶上陰陽的靈氣。長期居住在這裡的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懷胎多產下雙胞之子。

 居住在城區的75歲老人丘博仙說,她有兄妹8個,母親生了一對雙胞胎及兩個三胞胎,她是第一個三胞胎中的老二,而她結婚後,也生了一對雙胞胎。丘博仙說,她家就住在北回歸線附近,她認為民間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創新擴內涵打響「雙」品牌

 如今,雙胞胎已經成為墨江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為了更好的經營「雙胞胎文化」,打造雙胞胎品牌,墨江每年「五一黃金周」都會舉辦「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一起探求神奇的雙胞之謎。「太陽節」的成功舉辦使墨江濃郁的民族氛圍,和獨特的雙胞胎現象逐漸成為世界品牌。

 「雙胞胎」是墨江獨特文化價值的元素,眾多企業都把這一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了生產中。如墨江本土的礦泉水,就結合「雙胞井」的美麗傳說,借人們求子的心理,推出了「雙胞胎」品牌的文化性。

 但是,中國文化產業研究協會卻認為,「雙胞胎」品牌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作為支撐,品牌效應不強,受眾面不廣。針對「雙胞胎」品牌暴露出的弊端,會長李炎提出:市政府應加大對雙胞胎的科學研究,提供確實可信的理論依據,為「雙胞胎」品牌制定出充實而有創新意義的文化定位,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墨江「雙胞胎」品牌。

千年「雙胞井」 神鳥送子來

 墨江神秘的雙胞文化中,流傳著一個奇特的「雙胞井」傳說:喝了井水就能懷上雙胞胎。「雙胞井」坐落在離墨江城區3公里處、擁有600多對雙胞胎的河西村,距今約1,800多年,井口直徑約2米,內砌層層青磚,裡面落著數枚硬幣,因井邊有一株雙胞樹而得名。井水味道甘甜、清涼爽口,井沿上巴掌大的出口處,不斷有井水汩汩溢出。

 當地人表示,這口賜子賜福的「雙胞井」很有些來頭。相傳長途遷徙的哈尼人靠山而居,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感動了仙山神鳥 —— 白鷴鳥,它祈求上蒼賜福給哈尼人。自此,村寨湧出了甘甜清澈且四季不涸的井水,使哈尼人不僅獲得了供生活必需的水源,飲用井水後還產下了美麗的雙胞胎。

 傳說還有另一個版本:「雙胞井」與村外山腳下的「標桿井」是一對情侶,每到月朗星稀時,「雙胞井」就會化作流星,飛去與「戀人」相會。所以飲下「雙胞井」的水,就如同飲下情人的甜蜜,沾上了雙胞的幸福。

結婚6年未育 一朝喜誕龍鳳

 據了解,昆明人鄭永寧、馬艷華夫婦結婚6年未曾生育,2000年初夏的一個偶然機會,二人到墨江旅遊,聽說了關於此井的傳說,二人於是懷著半信半疑的僥倖心理喝下了雙胞水。

 一周後,馬艷華不可思議地出現了妊娠反應,經過十月懷胎的漫長過程,她生下了一對可愛的龍鳳胎,兩個小傢伙長得健康俊俏,男孩取名鄭馬晨,女孩取名鄭馬雲,今年7周歲。據河西村村民丁天明介紹,還有許多從其他省份慕名而來的夫婦,都喜得貴子而歸。

全球孖寶 齊聚墨江

 每年的4月至5月,來自全世界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對雙胞胎都會歡聚墨江,年齡最大的有74歲,最小的僅7個月。他們載歌載舞,展演才藝,共同享受濃濃民俗文化中的雙胞之愛,參加「抹黑臉」、捉魚的狂歡,成為墨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許多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雙胞胎們,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煙灰抹臉 越黑越美

 在「抹黑臉」狂歡的當天,身著盛裝的哈尼族和遊客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邀請來自全世界的雙胞胎,三胞胎,龍鳳胎們狂歡。他們互相追逐,把滿手的「鍋底灰」抹到對方的臉上,以表示熱情友好。

 在墨江,人們信奉太陽,也同樣鍾情於火焰。哈尼族認為,火能驅逐黑暗,也能驅趕邪惡,而煙灰是火的使者、火的精靈,用它塗抹在臉上,能表達為對方祈福。所以被抹得最黑的人也是最美麗、最受人們歡迎的人,他能帶回最多的福氣,讓一年都好運相伴。

下塘捉魚 鬥智鬥勇

 在所有狂歡娛樂中,各地的雙胞胎最鍾情於捉魚,與魚兒的鬥智鬥勇,不僅趣味十足,而且還能一飽口福,吃上當地的風味美食 —— 烤魚。來者都是客,熱情好客是哈尼人的美德。「不管是誰,只要你拿到魚籮,就可以下河塘去捉魚,捉到的全都是你的,一分錢都不要。」哈尼老農丁天明憨厚地說。此外,還有異國雙胞花車巡迴、雙胞同台獻藝、雙胞同遊北迴歸線標誌園、雙胞共結同心鎖、雙胞共植雙胞樹和雙胞共進長街宴等活動,讓全球在墨江「鬧」個夠。

梯田作媒 獨特基因世代傳

 長期的遷徙生活,不僅使墨江哈尼族練就了無比堅毅的性格,還練就了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生活的能力。走進哈尼村寨,村前村後古木蔥鬱,四周種滿了棕櫚、竹、桃、柿、石榴等果樹。

 民俗學教授秦臻認為:墨江獨特的梯田文化下的各種風俗,尤其是婚俗,與繁衍後代的「雙胞現象」密切相關。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最主要的生產方式,在此背景下產生的婚姻則既是民族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基因得以延續傳承的基礎。墨江哈尼族的雙胞胎現象與基因遺傳有直接關係。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語:「梯田是小伙子的臉」。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的梯田造得怎麼樣,若是他鏟堤、犁耙田樣樣來得,就會贏得姑娘的愛慕。姑娘美不美,關鍵要看她在梯田裡做的活計好不好。依靠梯田作媒,是墨江哈尼族世代延續著古樸,獨特的婚俗。

舞步表祝福 捶打示愛意

 在墨江哈尼族的整個婚禮儀式中,從頭到尾都離不開舞蹈。無論是迎親前、宴席中還是婚禮後,新郎、新娘與迎新隊、送親隊都要就地圍成圓圈,踏著鋩鑼和鼓點節奏縱情起舞,以表示祝福新人喜結良緣,勉勵他們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另外,哈尼族迎親時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劇。成親當日,新娘要舉雙手狠狠地捶新郎。只見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則東躲西閃,毫不還手。據說,「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驗新郎對愛情的忠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