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高溫下的上海人居環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8]
放大圖片

 上海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單是外觀已教人透不過氣來。

吳琦幸

 上海最近連續出現了第23個高溫日,而且多日氣溫超過39度,悶熱異常,據說成為自1943年以來最高的溫度。近年來上海似乎每年都在頻頻打破歷史的最高溫度。去年夏天我也正在上海,當時說是1953年以來最高的溫度,今年在上海又嘗到了1943年以來的最高溫度,連續突破歷史紀錄。根據氣象台的分析是由於副高壓與暖濕氣流在上海上空盤旋而導致。而環境保護學家聲稱,由於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嚴重濫用,導致北極變暖,全球氣候開始變化,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高溫。

屋外蒸籠:合理人居環境?

 我在上海生上海長,30多年的生活中,我覺得今天同樣的高溫比起以前我們住在上海的時候更為難受,問了一些同齡人,都說以前即使是達到40度也沒有像今天這樣熱得受不了的感覺。

 氣溫表上的溫度與人的實際感覺的熱量是不同的。不管多少度的高溫,人的感覺最重要。人的感覺不僅是溫度,還有濕度,風量,景物,環境,交通等等人居環境的總和。今天的上海一到高溫就會有受不了的感覺,那就是對於上海這個城市來說,用不合理的、致命的開發手段,人為地損害了原先的人居環境,惡化了城市環境,使得高溫感覺越來越惡劣,也使人的忍受能力達到極限,長此下去,上海的人居環境將非常糟糕。

 回想30多年之前,上海也有過40度的高溫,而且我們那個年代沒有空調,甚至也沒有電扇,手中常常拿的降溫工具是一把蒲扇,但是從感覺上來說好像從來沒有今天那種熱得走投無路的感覺。馬路兩旁朝南的房子,只要窗戶洞開,總有些穿堂風習習而過,在夏天身上當然也會熱得出汗,但是沒有今天那種悶得像蒸籠的感覺,在屋外稍微呆一會就渾身不自在。

 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居環境的合理性,都是在長期的居住生活之後,逐漸形成的,人居環境包括氣溫、交通、商業網點、娛樂設施等等,都是一種配套的工程,也就是說是一個系統。這種系統在符合自然規律的運轉中,以符合人的生存的條件提供當地人的居住。上海從本世紀初的城市化,是以弄堂、石庫門房子作為它的基本特徵的,這種房子的結構和佈局,適合上海這個沿海城市的發展。房子都是兩層樓的矮平房,盡量朝南的方向,街道的寬窄和多寡,又跟當時上海的公交系統相配。為了解決人口擁擠的問題,三層閣、過街弄、老虎天窗等等又成為上海這個城市運用自然採光通風的創舉。不過城市的設施跟規模始終要與人口相吻合,這個華東沿海最大的城市,極限人口達到將近1,000萬人。正是由於過度發展,形成了人口擁擠、住房緊張的問題。

高密度房子疏風無力

 不過那個時候,盛夏酷暑,只要在門口用涼水澆濕水泥地,坐在涼椅上乘風涼,晚上也就可以入睡。這在今天是無法想像的。究其原因,上海在發展中沒有顧及到這個城市的特點,就像人們對待森林一樣,濫砍濫伐的結果導致水土流失,氣溫升高,洪水泛濫。不合理的開發手段使人居環境惡化。例如:上海的房子密度和高度都太高了。也許這是一開始解決人居環境的不得以手段。但是當時就不應該在市中心建造這麼多的高樓。二戰後,法國巴黎也存在著人口急劇膨脹的問題,老城廂房子老舊,擁擠不堪。但是巴黎人在老城外另外造了一座新城,而不去拆毀舊有的房子。這既保護歷史建築,又照顧到老城的幾百年形成的人居環境。反觀國人在開發之初,只是眼盯著紐約的高樓大廈,似乎非此不成為現代化。高樓確實曾經是現代化的象徵,但是今天現代化城市早已摒棄了這種建造模式,而是向著郊區、向著老上海的石庫門型房子發展。

 以前我們住在上海任何的一個居民區,人口的密度雖然高,但是建築物的高度和密度卻沒有今天的這麼高。以前都是兩層樓的康斗式房子居多數,也就是石庫門房子佔多數。據研究,兩層的高度是最適合人居環境的高度。不會跟天空爭高,由此也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如今高空中多了多少城市森林般的凌空建築。這些建築擋住了藍天,也擋住了空氣的流通,沒有流通,也就沒有了新鮮的空氣和過去常常在弄堂裡、門洞裡出現的穿堂風。

感官熱量 有增無減

 據說現在上海人口已經達到了2,000萬,比以前更加密集。上海的居民以前居住的區域有著緩衝地帶,除了密度高的地區還有很空曠的地區,有著一些洋房、單棟別墅以及連體康斗式房子在分割空間,甚至還有綠化地帶,使上海居民有喘氣的間歇。現在大樓一幢幢密密麻麻,鋪天蓋地,彼此之間的間隔也太小,人的壓抑感也增加了熱的感覺。

 現代的中央式空調有一種特點,基本上都是在高樓的頂部,熱氣會按照上升的規律往上飄散。但是今天上海的絕大多數居民樓房的空調都是一家一戶的窗式空調,熱氣都散發在窗外、門前、屋後,這種熱氣在空氣中增加了大量的熱和濕。同樣增加了熱感。汽車在路上發出的熱氣對於溫度是一個致命的增熱機。據說現在上海私人汽車的擁有量還在以每個月5,000輛的速度在遞增。這等於在夏天增加了5,000台流動窗式空調。而隨之而來的道路交通、人流量擁擠不堪,使人時時刻刻觀看嘈雜喧囂的人群,感官上增加了熱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