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華盛頓時報》內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21]

■南方朔

 香港回歸十周年時,陳水扁投書美國的《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在「一國兩制」、「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兩岸共同市場」等問題上表示反對,這仍是在為他一向的「台獨」立場張目。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媒體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自由媒體」,而是和多數國家一樣,都是立場先行。媒體根據本身的信念和立場來決定評論的調性。因而陳水扁會投書《華盛頓時報》而《華盛頓時報》會刊登他的投書,這絕非偶然的相合,而是「選擇性的接近」。如果我們經常注意美國的媒體,當早已發現《華盛頓時報》乃是「中國威脅論」最早的宣傳旗手,該報也從未隱瞞過它支持「台獨」的立場。因而我們遂必須先來理解,《華盛頓時報》究竟是份什麼樣的報紙?該報的背後到底有些什麼樣的故事?

美日韓極右勢力的宣傳機器

 其實,前哈佛大學教授薩洛瑪三世(John S. Saloma Ⅲ)在他那本分析美國保守勢力基本結構的著作《惡兆政治學:美國新保守派結構迷宮》裡就已指出,美國保守右翼乃是個龐大無比的結構,它由智庫、基金會、宗教團體、大公司、媒體、學校組織為盤根錯節的組成,而創辦於一九八二年的《華盛頓時報》作為極右宣傳機器而言,乃是極為重要的一個。

 一般正常的媒體只是「看門狗」(watch dogs),但《華盛頓時報》卻是主動的「攻擊狗」(attack dogs)。經過廿多年的演變,這份報紙已成了美日韓極右勢力的宣傳機器。美國中情局和五角大廈也持續用它當政治氣球,俾為特定的政策造勢。媒體的這種身份,使得中情局等機構可以用它來做許多官方不便做的事。例如,近年來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大盛,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各國政府這邊在開,各種「非政府組織」也同時召開會外會。如果能掌控「非政府組織」的聯合會,美國的支配性即會更強。《華盛頓時報》在這方面即扮演著重要角色。《華盛頓時報》在地位和銷量上與傳統大報如《紐約時報》等當然完全沒得比,但它能發生的作用並不小。《華盛頓時報》是個不能低估的媒體。

創辦人長期致力於反共

 而要說《華盛頓時報》,當然必須由韓國「統一教」教主文鮮明說起。他是《華盛頓時報》的創報老闆。文鮮明一九二零年生於朝鮮半島西北邊,屬於今日朝鮮地區。從他出生到廿五歲,他都在日本殖民政權統治之下。戰後韓國獨立,他一度遷去韓國,最先信奉一個以色列神秘教派,而後到朝鮮傳教,但被認為是邪教而遭逮捕入獄。韓戰爆發後,關他的監獄被美軍解放,他遂率先獲釋。接著他相繼遷釜山與漢城(即今首爾)傳教。一九六一年韓國的金鐘沁籌設「韓國中央情報局」,他被網羅為周邊。一九六二年後,文鮮明被委以改善韓日關係的責任。於是韓日雙方的極右勢力開始有了連結。而後文鮮明網羅的重要日方橋樑人物,即曾經被囚巢鴨監獄的二級戰犯川良一及兒玉譽士夫。其中的兒玉在日本侵華時,曾為海軍本部情報機關首腦,人稱「兒玉機關」。這兩人同時也是「山口組」的主要權力掮客。有了這重關係,文鮮明的財源日廣。他不但在極右的「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亞盟」)裡影響力日增,並進而推動成立「世界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世盟」),他的「統一教」也開始進入美國。

 從一九六二年進入美國到一九八二年成立《華盛頓時報》的這廿年間,乃是文鮮明不得意的年代。這個階段的美國,整體社會仍以世俗化的自由派為主軸,對極右意識形態並不接受。加上「統一教」作風神秘,且是外來宗教,當然招致美國宗教界的排擠。而他那種好戰的極右思想,也讓諸如美國中情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國防情報局摸不清底細。美國調查作家派瑞(Robert Perry)曾搜集了許多官方檔案,顯示出「統一教」曾長期受到監控,稱之為亂搞性關係的邪教。但歷年來追查他的資金來源,查到日本後就再也查不下去了。這似乎顯示出他的主要資金來源可能是日本的特務系統及「山口組」。

創辦資金來歷不明

 一九八二年是他否極泰來的關鍵年。因為就在這一年,他決定創辦《華盛頓時報》。該報的創刊,代表了:(一)美國的新保守派經過戰後長期的醞釀,已進入快速擴張期和成果收割期。(二)越戰失敗後,美國為強化對亞洲的支配,已決定美日韓右翼大聯盟。(三)在美國內政上,它已必須建構成一個「右翼支配結構」的社會,除了智庫、基金會等之外,還必須在公民社會領域形成強大的宗教、媒體、意見形成體制,媒體已不再是「刊登適當的新聞與意見」,而是「刊登需要的新聞與意見」。美國正式成為「右翼國家」。

 而一九八二年創刊的《華盛頓時報》,它的資金來源至今不明。它雖自稱皆來自美國的收入和募款。但它每年平均支出一億美元,卻顯然不是都來自美國。而它自創刊迄今,的確也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媒體規範。

 例如,雷根(里根)時代爆發所謂的「尼遊案」。中情局違法支持尼加拉瓜遊擊隊,並用販毒為集資手段。此案被國會及特別檢察官調查。但《華盛頓時報》卻極力為該案護航,並猛烈抨擊檢察官瓦爾許(Lawrence Welsh)。例如,一九八八年大選,該報即捏造謠言,聲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杜凱吉斯)有精神病的病史。該次大選,是美國有史以來手法最卑劣的選舉。原本民意調查領先超過廿個百分點的杜卡基斯,最後卻大敗於老布什之手。老布什對該報甚為感激。一九九一年普魯登(Wesley Pruden)出任該報新總編輯,老布什即請他到白宮共餐以示感謝。

意識形態利益是其最高價值

 由上述案例,已可看出該報其實已不再遵守媒體的基本規範,而往宣傳旗手這個方向移動。意識形態利益已成了最高價值,是非真假已不再有意義。該報從老布什開始,即是這個政治家族的主要獻金大戶。它在新聞上除了全力為共和黨護航外,更重要的乃是擔當起中情局和五角大廈政治風向球的角色,為特定政策服務。該報這方面的所謂「獨家新聞」,經常都會被其他媒體引用。稍早前在形塑「中國威脅論」上,該報即發揮了極大的主導作用。該報「反中挺獨」的立場也早為人所知。它其實反映了中情局和五角大廈鷹派的立場。不久前下台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鷹派代表人物,他即和《華盛頓時報》過往甚密。前兩年,文鮮明及該報努力運作美國的「非政府組織」,企圖領導並主控全世界「非政府組織」的議程及走向,結果引發軒然大波。這其實也顯示出該報在美國的「全球統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華盛頓時報》在一九八零年代後美國「右翼國家」的形成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華盛頓時報》的故事,它其實也提示了我們,當我們在研究美國時,不能只限於表面現象之觀察,更要注意它那支配結構的形成和意識形態基礎。在了解了這些之後,判斷它的政策走向才會更有依據!(本文轉載自香港天大研究院網站,原題為《「華盛頓時報」的故事》)(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