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藏族文明活化石 德格印經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28]
放大圖片

 ■高原深處的德格印經院。

——13世紀印製工藝 830部典藏精品

本報駐四川記者:孟勇、刁繼成

 有藏族文明「活化石」之稱的德格印經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始建於1729年,前後歷16年始具規模,至今已有270年歷史,是全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之一,素有「藏民族文化寶庫」之稱。該院目前仍在印製經書。印經院珍藏有各類典籍830餘部,木刻印版29萬餘塊和少量佛教畫版,總文字達5億之巨。該院現有的雕版印刷在雕刻、書寫、製墨、造紙和印製工藝等方面均保持了13世紀的傳統手工方法。

 該院最早刊刻的《三體合璧般若八千頌》,雕鏤精緻,硃砂刷印,是所藏經版中的精品。此外,印經院還藏有不少其它珍貴的書版,如西藏醫學的經典著作《四部醫典》,是印經院創建時最早完成的一批刻版。又如《漢區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多羅那他著)等,不但是研究漢藏關係和印度古代史的難得資料,其書版也極為稀有。 

獻義務積功德

 「呵……呵……呵……」有節奏和有韻律的輕聲,從凝神定氣的印刷工們口中發出,似唸經文又似平緩心氣。刷墨、鋪紙、滾壓、揭紙,整個完全手工的印製工序,兩位身體律動,配合默契的印刷工6秒鐘就瞬間完成,新印的經文清晰悅目。

 「印刷工們都是虔誠的信徒,雖然他們每個月只有400、500元的工資,但他們把這個工作看得很神聖,一半是工作一半是義務,他們希望通過印經書多積功德。」陪同參觀的青措(漢名越桂英)在解說時帶著敬意。這天,印經院裡正好在印刷藏文重要典籍《丹珠爾》。有200多年歷史的經版、紅色的硃砂顏料,純手工製作的藏紙,在十幾位賣力的印刷工手中完美結合。印刷工們三人一組,兩人一仰一合印製經書,一人肩扛小跑搬運經版,緊張而有序。

每年印製6個月

 青措說,6萬多頁的《丹珠爾》,需耗時一兩個月,印經院一年只印刷不超過20部。其他的重要經典,如《大藏經》、《甘珠爾》也是僅印刷這個數,且基本是須客戶提前預訂才開印,一般的經書印刷數量則稍多點。

 朗加已在印經院幹了多年印刷工,人過中年的他每天都坐在簡陋的小木椅上,重複著這個單調的動作。他說,能印經書是個緣,他希望能在這裡幹久一些。他有些無奈,冬天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墨和浸濕的紙會凍成冰,印不成經書。他和其他印刷工都來自縣城和附近的牧區臨時工,按月領取工資,因為天氣的原因,每年的4月到10月底才能工作。

 印刷完畢的書頁,印刷工們還要把它掛在天井邊的繩索上晾乾,再交管理人員驗收。質量合格的,就送齊書室理齊、磨平,經書周邊塗紅並捆紮後,成為一部經書。經版用完後,由洗版工清洗晾乾,再塗上酥油,重新驗收上架。

而印刷書頁的紙,是朗加和工友們頭天下班前浸泡的。先浸水,再用布包上,上面壓上石頭。青措說,這樣,紙不至於太濕,也不會被風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