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270載 手工藝傳承不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28]
放大圖片

 ■強巴在石臼裡磨硃砂。

 源於對宗教的虔誠,德格印經院把每一道工序都處理得嚴格無比,270餘年傳統手工藝傳承至今。德格手工藏紙作坊在印經院對面小樓一隅。幾位藏族婦女歡笑圍坐,用小刀撕碎那堆經過浸泡的樹根。這種叫「瑞香狼毒」的草根,是製作德格手工藏紙的原料。屋外,七八個大鐵盆裡還浸泡著色絳紅的「瑞香狼毒」草根。青措介紹,它需經浸泡、去皮、搗碎、煮制幾道工序。這種帶微毒性的草根皮手工紙,色微黃,吸水性、柔韌性強,而且防蟲蛀鼠嚙,久藏不壞。

工序獨特量少價高

 手工和製作工藝的獨特,也注定了德格手工藏紙產量的少和價格的高。青措說,這裡每天只能生產5張紙。在版畫房,蓋有「德格印經院」圖章的德格手工藏紙印製的中幅唐卡,印刷工色呷說,「要30元一幅,用黃布印製的只要15元一幅。」

 強巴磨製了30年墨。這會兒,他先搖著麻繩綰住的長木棒,不停攪動著石臼裡的硃砂,然後把半成品拿到屋外太陽下晾曬。跪在地上的他操著半熟的漢語說:「7斤硃砂磨3天。」他對面的澤翁多吉也在印經院磨製了20年墨,攪動的長木棒在他手裡勻速輕快。

秉承古法手起手落

 印經院印製重要經典一律用硃砂印刷,其餘選用上等松煙墨或白樺樹、大杜鵑樹皮熏製的一般煙墨,為改良墨質,還摻入黏性藥材佛手參、松香、牛膠等。資料顯示,過去印經院精印了大量藏文《大藏經》、各種佛學名著及佛畫流通國內,並在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都享有盛譽。乾隆年間,一套墨印藏文《大藏經》價值80襾銀子,硃砂印的值160襾,金水印的值1600襾。

 不僅如此,手工切邊、鐵釘鑽眼、犛牛繩裝訂書、幾乎不傷經版用純羊毛製作的氆氌(滾筒)、整木挖就的洗經版水槽,以及它印刷數量很慢的手工印刷方式,時至於今,一物一事一招,仍秉承著古老傳統。

 轉遍印經院,沒有見到一寸電線,一盞電燈、一盞油燈,也不見一台電動設備。操作的工匠們都藉著設計精妙的藏式建築,充分享受著天井、窗台的明亮陽光,心靜中手起手落。青措解釋,不用電燈照明,是為保護那29萬塊珍貴的經版,自然光線能使經版留存更久。而同時也與傳統的印刷工藝一樣,保留印經院原樣。為祈願印經院平安吉祥,百米外的更慶寺專門派來了兩個喇嘛住在印經院裡,為他們念《如意經》、《平安經》。印經院院長澤旺吉美活佛說,喇嘛是由寺裡選派,他們很歡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