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選材千挑萬揀 製作精雕細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28]
放大圖片

 ■青措說,這組經版是孤本。

 在印經院對面樓房的2樓陽台邊上,20歲出頭的陳軍(漢名)搭了一個工作台,已雕刻了6年半經版的他,每天就雙腿盤纏在這工作台上刀走木坯。陳軍說,雕版工是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像所有的手藝人一樣,印經院的40多位雕版工都是家族性的,他們的工資按件計酬。陳軍走刀嫻熟認真,刀也走得深。「經版刻得深,源於德格土司的獎勵制度。」德格縣委宣傳部長高顯銀介紹,那時,德格土司按經版的雕刻深度付酬金,抓一把金粉撒在經版上,抹平,陷在文字縫隙的金粉就是工錢。同時,為防止工人把經版刻漏,土司又要求兩面雕刻。

木材羊糞漚一冬 字跡滲入木材紋

 經版不僅雕刻得深,對刻版所用木材也十分考究,均選用德格、白玉、江達等地所產的堅硬的紅樺樹。有記載,經土司批准砍伐的紅樺樹,於頭年秋季砍伐,在羊糞中漚一冬,次年用火熏,烘去濕氣,再在陰涼處晾乾,順木紋截為長110厘米、寬70厘米的畫版和長寬分別為66-70厘米、11—18厘米的書版,厚3厘米,頂端留10厘米長的手柄,加工成坯版,經驗收合格才能入庫。而在刻書之前,對文字工作尤為重視。負責校讎書稿和繕寫的印經院秘書,都是博學之士。製版只有院裡的製版工才有資格做坯板。坯板上的文字用兩種方法寫成。一種方法是將藏文直接反寫到坯板上,另一種方法是將文字寫在紙上,再把紙貼到坯板上,等字跡自然滲透到木材紋理裡。

每日僅刻一寸 校對共過12關

 高顯銀介紹,自創立之日起,德格印經院就規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從書寫到刻製完畢的全過程中,文字總共要經過約12次校對。刻好的經版經校對無誤後,放進酥油鍋中浸泡一天,取出曬乾,再用一種名叫「蘇巴」的植物根鬚熬水清洗、晾乾後入庫,可歷經百年不腐不裂。難怪有213卷129024頁,印版達64512塊的《丹珠爾》經書,前後花了100餘名書法家和500名雕刻巧匠5年時間,才舉行「迎請神佛進書」開光儀式,大功告成。

 正在版畫房印製《曼佗羅》唐卡的印刷工色加隨手拿起一塊經版,對獲特許進入的記者說,這個經版已有500年歷史,那個經版已有700年歷史,還有上千年的。一大排經版中,只見一塊有裂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