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丹麥的自行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18]

吳羊璧

 芬蘭、瑞典、丹麥、挪威這北歐四國素以完善福利體制聞名,大概可以稱之為福利國家。

 能夠定出一套福利制度,我看不太難。一套福利制度能夠實行,行得通,能夠持續下去,不斷完善,這才不簡單。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富裕。

 我所讀的那一篇北歐四國考察報告,叫我有點遺憾的是,沒有談到這幾個國家的經濟發達情況,雖然當中也有一句說: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描述的那種悲慘生活,已經不再會出現了。如果還維持在那樣落後的生產力,勞動人民的小女孩在風雪中賣火柴,賺取一點蠅頭小利來過日子,那是絕對辦不成這樣的福利社會的。

 北歐,或者世界上許多已經發達的國家,都是生產力發達,甚至在科技上(哪怕只是某幾個項目)走在世界的前沿,或者又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才能夠使整個社會達到如此富裕的地步。這些富裕社會的啟示,第一條應該是發展生產力,第二條才是怎樣防止貧富懸殊,走共富(而不是均貧)的道路。

 先天條件不那麼好的國家,要吃苦一些,慢慢奮鬥建設起來,生產力始終是可以提高的。一個社會,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動腦筋去創造財富,改善自己的生活,精神上沒有甚麼桎梏,千千萬萬的腦筋動起來,那個效果一定非常強大。

 從長遠的理想來說,這種狀態應該是屬於人人可以「各盡所能」的那個範疇吧。

 人的才能有分別,但不一定是高低。可以是高低,也可以是各有才能。但不論如何,受了良好教育,一定能夠表現得更好。北歐這些國家都十分重視教育,這也是一個要素。歸根到底,良好的教育,令國民不斷提高學識,是提高生產力的要素。不然,怎麼能夠在生產技術上領先,在設計、發明、製造上比人家先走一步,佔領市場?

 總之,生產發達了,社會充分富裕了,這才能談到社會全面的福利。其實,在這情形下的福利,已經不是只談對貧乏者的接濟支援,而是社會性的再分配,使得即使收入仍有高有低,但不再懸殊。

 這篇報道,令我最驚奇的是丹麥的免費自行車。為了環保,丹麥大力提倡使用自行車。為此,哥本哈根市政府投放了幾百輛自行車,免費供市民使用,遊客也可以用。這使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意大利,當時有一部非常動人的電影《單車竊賊》,故事是一個失業漢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職業,這份工作必須自備單車(自行車),他千辛萬苦弄到了單車,卻被人竊走了。謀生的壓力,使他產生一個念頭:他去偷別人的單車。

 現在的丹麥不必擔心單車竊賊了。為了環保,提倡用單車,政府索性提供一批單車讓人們自由而且免費使用。這不只靠政府拿得出這筆錢,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人們也不再存有私下佔有的貪念。這種新的意識,慢慢成長,積聚,集中起來,日積月累就成為產生新型社會的因素。

 這一份北歐四國考察報告使人讀後浮想聯翩,我是在《炎黃春秋》七月號上讀到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