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亟待建立 「母體子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03]
放大圖片

 ■上海國泰影院大廳,已經找不到一點當年痕跡。

 上海電影產業還須建立「母體子宮」。顧曉鳴教授認為,「哈外」或合作拍片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上海電影圈目前缺乏自己的生發機制,上海電影的「子宮」沒有形成。而以荷里活為例,其本身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母體」,純熟的產業鏈吸收世界各地來的劇本、演員、導演,只要提供給她「胚芽」,她便能孕育出一部部帶著荷里活標誌的電影。形成這樣的一個「母體子宮」,上海需要一個專業的電影團隊而非「幫派」。矯正這條產業鏈上很重要的一環,是要重塑正常的電影評論。現在上海雖然有電影評論的平台,卻沒有真正犀利的電影評論的立足之地。而當電影製造者的影響力滲透甚至主導電影評論者的時候,對於電影產業的推動力肯定不是往前的。

借鑑精神遺產 找回前行方向

 再者是思考「創舊」。很多人都說現在的上海電影沒有自己的語言和味道。記者採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的時候,他正忙著新一屆華表獎的評片工作。順便問及他對近幾年上海參賽片的印象,顯然他也難覓亮點。所能記起的不是一些老上海模式化的場景,就是一些融合性牽強的合拍片──「要麼太土,要麼太洋,總是跟市場脫節。」

 電影本就「浮生若夢」,如今迷惘的上海電影就猶如一棵無根的浮萍。「我們失去『根』,正是因為沒有好好地『創舊』。」顧曉鳴說上海電影應該在往前看之前,先應回頭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留下了太多文化資源和極具借鑑價值的精神遺產,如今的上海電影人卻未能好好總結。「對過去理解得越深刻,對未來才會越有真知灼見。只有領會了那個時代上海人便已具有的開放創新的心態,上海電影才不會盲目地去崇拜別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