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斷骨不離陣 企改創新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5]
放大圖片

 ■李效偉(右)在生產車間現場辦公。

 華菱成立後遇到的第一個危機,就是缺錢,單個企業從銀行都借不出錢了。李效偉當機立斷,發揮集團整體優勢,以集團的名義貸款5億元,解了燃眉之急,也為實現集團成立後的第一個利潤翻番提供了保障。

 根據當時的形勢,李效偉清楚認識到,企業擺脫困境、實現騰飛的關鍵,是上市。而現實的情況是:上市難度極大,「三鋼」聯合重組上市,在當時的中國股市是絕無僅有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捆綁上市命不長」,加上改制涉及到各企業間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矛盾重重。

敢創新大膽「捆綁上市」

 為了爭取上市,李效偉在北京一住就是幾個月,甚至在改制上市過程中因車禍撞斷五根肋骨,導致肺黏連,仍帶傷奔波於證監會和發改委之間。在他的多番努力下,華菱管線集中了華菱集團的優質資產,終於於1998年10月通過了發審會,並於1999年募得「第一桶金」── 10.6億元。

 而今,華菱集團的漸進式整體上市已走完全程。華菱集團實施的這種以資金資產為紐帶,而不是以龍頭產品或核心企業為紐帶的集團公司結構以及與之相對應的「二元分層經營管理模式」,被譽為「國企改革第三模式」。

引外資力拓國際市場

 2005年,華菱再次吸引了世人的關注。10月17日,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 米塔爾鋼鐵公司宣佈,以3.38億美元完成對湖南華菱管線股份有限公司(「華菱管線」)36.67%的股權的正式收購,華菱管線成為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外國企業第一次收購中國國有上市鋼鐵公司的股份。

 談到此次合作,李效偉表示:「經歷了世紀之初民營企業的無序發展之後,行業內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的高水平重複建設,產能過剩,公司傳統優勢市場的喪失以及競爭對手的合圍之勢,逼迫我們尋求新的出路。」而走國際化道路,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正是華菱尋求未來生存與發展的新突破。

 目前,華菱集團鋼產量已由1997年的230萬噸提高到今年的1,100萬噸;資產總額由110億元增加到550億元;利稅總額由3.2億元增加到56億元,其中利潤由3,600萬元增加到28億元;鋼材出口量由4萬噸增加到200萬噸,年創匯約12億美元。華菱集團的主導產品已在全國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華菱的發展,完成了一個巨大的飛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