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昔日出境讀書的景頗族「小留學生」,現在在家鄉的學校裡用功學習。 本報特約記者藍玉芝 攝
——紓解「讀書難」
本報特約記者 藍玉芝、本報記者 譚旻煦
遠離喧囂的城市,行走在熱帶叢林與溝壑縱橫的中緬邊境線上,記者在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安靜得只有琅琅書聲的呂良校園裡,聆聽著中國邊境「小留學生」的故事,深深感受到呂良小學傾注著黨和政府「解五難」的濃濃深情。
初秋的陽光普照著隴川縣景頗山深處的呂良小學,在青山綠水中分外醒目。聽著景頗少女不時傳出的琅琅書聲,看著在中緬邊境的晨光中唱著國歌注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目光,校長楊清剛感慨地說:「是國家『解五難』惠民工程讓中國景頗山的窮孩子重返母校的懷抱。」
跨境讀書 景頗家庭無奈選擇
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隴把鎮呂良村委會緊鄰銅牆鐵壁關自然保護區,與緬甸僅一河之隔,而離隴川縣城22公里,由於山路彎曲,騎摩托車到縣城都要50分鐘的時間。全村250多戶887人,60%以上是景頗族。
過去,在呂良小學就讀的景頗孩子因家境貧困,交不起名目繁多的學雜費,輟學嚴重,當地孩子上學難、讀書難。一些家庭無奈之下,只能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河對面的緬甸求學。儘管只是一河之隔,但卻使這些孩子成為在中國讀不起書而「留學」的學生。
母校換新顏 學生樂回歸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進各項教育扶持政策,03年雲南省推行「三免費」措施,先是對邊境沿線的村一級學生實行免書費、學費、雜費的三免費。隨後,雲南省擴大了「三免費」適用區域,扶持資金一年比一年加大,並且推行「兩免一補」政策。今年雲南省又出台了「解五難」工程,解決「讀書難」,大力推進和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改善,為家庭困難學生提供生活補助,確保中小學的入學率、鞏固率,使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夠上學。
昔日的呂良村,迎來了新的春天。借助西部開發,德宏州政府投資30萬多元為呂良村建蓋了佔地360多平方米、擁有6格教室的新教學樓;德宏州各級部門紛紛籌措資金,建蓋了教師住房、學生宿舍、食堂、球場及廁所……在各方的資助下,昔日茅草房的呂良小學「舊貌換新顏」。
獲國際合作 解後顧之憂
除了政府的扶持,一些國際機構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邊境沿線的學校受到了海外的廣泛支援。
為讓中緬兩國學生「留得住」,當地政府廣泛與國內外慈善機構聯繫,贏得他們的支持。挪威欣康公司從07年6月起,每月無償給呂良小學6000元的補助,用於改善130多名學生的伙食。在現場,記者看到由挪威欣康公司資助的學校圍牆和大門正在修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