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3年時間裡,省級208個下派村官的駐點村共新修道路2421公里。
記者在福建省委組織部了解到,首批派駐的208個重點村中,一批多年懸而未決的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村面貌大為改善。而據記者了解,福建開展如火如荼的派駐村官機制正是始於南平市。
上世紀末,南平在農村調研中發現,制約當地農村和農業發展具有5難,即科技服務滯後、農業投入不足、農民難以適應市場、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不到位、以及農村工作的領導體系斷層。於是,當地於1999年初抽調第一批200多名科技人員下派農村擔當了「科技特派員」。雖然此舉大獲村民歡迎,但這些特派員僅能解決與科技服務相關的問題,而對農產品的流通、農村金融服務等棘手問題無能為力。於是,南平相繼又下派了「鄉鎮長流通助理員」、「鄉鎮長和村委會主任金融助理員」、「龍頭企業助理員」等人員。
不過,農村新的問題又反映在部分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領導和管理能力不強,民主法制建設薄弱等一些深層難題,制約了農村經濟與社會事業的發展。此時,南平市決定整合已有專業人員在內的資源,解決農村工作的領導體系斷層這一根本性問題。
2000年6月,南平市從市、縣、鄉部門中選拔624名中共黨員直接派往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任期3年。這些人員的到位,成功擔負村級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責任,並與派出單位單獨或者聯合其他單位與當地村莊進行掛鉤幫扶,並透過這些關係進行輻射,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在2003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上,「南平經驗」被專家稱讚為,在中國為「三農」苦無良策時,創造出的一系列「新方法新路子」,並稱該經驗「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村基層的許多問題,值得在全國進一步總結推廣」。
就在此時,福建省高層也關注到下派村官激發了農村活力,次年,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主持召開的常委會議上作出決定,從當年起定期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相對後進、薄弱村任職,推動農村基層各項工作。並確立了省級扶貧重點村,成立了省委創新農村工作機制領導小組。於是,2004年7月,一場福建全省範圍的下派村官行動拉開了序幕,也拉開了海西新農村建設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