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革故鼎新」促武漢農業崛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8]
放大圖片

 ■武漢市蔡甸區蓮藕節,一根「藕王」拍出6萬元。

 革故鼎新,是武漢市委、市政府的執政理念,追求卓越是武漢農業人永不言退的秉性。中部崛起,武漢人不甘邊緣化,武漢崛起,農業必有所作為。十一五,武漢擬定了「五個一」目標,旨在引擎武漢現代都市農業在中部率先崛起。

 建設一個有武漢特色的新農村。以明晰農民致富門道為核心,武漢版的新農村建設在全市2087個村全面鋪開。農村家園建設將依托龍頭企業、優勢農產品正規化基地和主導產業帶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村灣改造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連片推進農村家園建設,年均推進15萬畝正規化基地,到2011年全市正規化基地面積達120萬畝,生產專業村達10%,特色產業村達50%,主導產業明晰村達30%,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村達10%,農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構築一道活而不亂的民生安全網。「貨到武漢活!」十一五,武漢農業將建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生鮮超市、農民購銷」相結合的現代流通體系,做到「村」有運銷專業戶,「鄉」有產地批發市場,「區」有綜合批發市場,「市」有全國性的超級市場。與此相配套,實行市場准入制度,加大農產品檢疫檢測力度,對產前農資、產地環境、產品質量從源頭到加工全程監管,構築一個堅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防護體系,不僅保證800多萬江城百姓的安全,也保證流向全國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拉長一條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全市農業在全面完成300萬畝標準農田、六大區域性特色農業基地、100萬畝設施農業建設的基礎上,著力培育加工企業龍頭、加強品牌建設、發展產業集群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十一五」期末,全市計劃發展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00家,銷售收入達500億元以上;培植省級以上農產品名牌達到30個以上;培植3個農產品加工產值過50億元的區,1個產值過500億元的加工產業園區,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000億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社員數達到8萬人。

 完善一個覆蓋全市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十一五」加大對農村特困群體救助力度,建立全覆蓋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障制度,將五保戶、殘疾人員、無勞動能力人員、長期患病人員及其他生活困難人員全部納入農村保障體系之中,實現應保盡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保率達到100%,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

 培養一批適應現代都市農業的知識型農民。「十一五」,武漢市將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教育,使農村勞務輸出逐步從「體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轉變。實現農村新增勞動力引導性培訓達100%,貧困農戶子女免費中職教育達100%,全市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8萬人,使農村勞動力在第一產業就業的比例降低到50%以下。

 玉笛一聲黃鶴起,江城十月桂花香。「十一五」,武漢農業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那時,「千盅茶、萬擔米,不如漢口一早起」的俗語,不再是老人們回憶當年的吟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