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纜車達人山頂歷史點滴難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0]
放大圖片

文:陳慧敏 攝:劉國權

 往來於中區和太平山的山頂纜車,不經不覺已行走了119年,上月底正式開幕的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就展示了見證著山頂纜車百年變化的藏品。出讓部分藏品的「纜車達人」張順光,亦獲邀出席開幕典禮。

 張順光願意割愛,因為他深信獨樂不如眾樂的道理,認為這些藏品存放在珍藏館裡,其他市民有機會欣賞藏品和喚起大家的集體回憶,山頂纜車的歷史也得以一代代的流傳下去,這樣無論對收藏家還是收藏品而言都更有意義。

 任職測量師的張順光說,山頂纜車是香港最早出現的集體運輸工具,經過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山頂纜車已成為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太平山頂是香港的著名旅遊景點,為能飽覽沿途優美的景色,乘搭纜車登上太平山,已成為旅客的指定動作,纜車亦漸漸成為香港的標誌。

從第100年開始

 1988年山頂纜車服務香港100周年,張順光於這個「百年」之際,開始收集與纜車有關的物品:「我先後集郵和收藏明信片,從中接觸到香港街道的舊貌,為昔日的電車、巴士等交通工具所吸引,因而開始收集關於香港交通工具的明信片和車票等相關資料。」歷史最悠久的山頂纜車,自然也在收藏之列。從此他陷入纜車收藏狂熱幾近20年。

 張順光展示一張張藍藍綠綠的纜車車票時不禁嘆道:「這些款式的車票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已不復見,真的十分難找。當你搭完一程纜車,車票的功用亦告完成,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張廢紙,不會珍惜保留。誰知愈丟愈少,這些原本微不足道的車票,現在卻變得彌足珍貴。所以我覺得人們愈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將來的價值卻會愈來愈高,因為前人不懂保存,這些見證歷史變遷的東西,自然會物以罕為貴,價值不斷上升。」他指出30年代面值1毫的車票,現在卻要數千元才能購得。

纜車舊照 反映社會實況

 除了車票,張順光還收藏了山頂纜車的照片和明信片,它們不僅記載著山頂纜車的進步,還記錄了沿途維港景色,以及社會的變遷。當中最令他有深刻體會的是一張攝於1920年代的纜車照。張順光解釋道:「這張照片不但清晰地拍下纜車行駛中的情形,路旁又有出賣勞力的三輪車伕,他們一貧如洗得連鞋子也沒有,與乘搭山頂纜車的半山富有人家形成強烈的對比,可見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情況。而且,你看,纜車上斜路,軌道兩旁竟沒有欄杆,顯示當時的安全意識十分薄弱。」

 張順光之所以對這些藏品的歷史那麼了如指掌,是因為他對自己每一個收藏品的歷史都有深入的研究,有時候對收藏品的歷史未能確定,便會與朋友一起研究,抽絲剝繭地找出答案,「有些朋友對香港街道有認識,我便會請教他們並反覆推敲,最終能確定照片或明信片的年代,這不但增加自己的知識,而且追尋到答案,箇中樂趣真的令人回味無窮。」

設計首日封會知音

 除了忙於蒐集和研究山頂纜車的收藏品,擔任香港收藏家協會副主席的張順光,閒時更喜歡與其他熱愛收藏的同好,分享彼此「尋寶」的成果。原來這位山頂纜車達人除了收藏家協會,還有其他分享樂趣的渠道,更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事緣郵政署為紀念山頂纜車100周年,推出紀念郵票,一家設計首日封的公司邀請熱愛繪畫的張順光,利用這些紀念郵票設計首日封。

 可是,他的設計作品被指與該公司的風格不同而未獲採用。張順光回憶道:「有朋友看過這些設計,鼓勵我自行印製首日封,後來我就創立『精藝集』,將自己喜歡的收藏品如郵票和明信片等,設計成限量版首日封推出,將收藏和繪畫這兩種興趣合二為一。雖然每次只印製幾百個,但這些首日封獲得不少人的欣賞,有人更專門收藏我設計的首日封,成為我的『粉絲』,令我很有滿足感。」

 雖然限量印製的首日封系列,隨著印刷廠東主易手而被逼停印,但熱衷公諸同好的張順光,選擇親手自製首日封,以供追隨者收藏,所以,每一個「DIY首日封」都印證著他推廣藏品欣賞的心血。張順光更希望其他歷史悠久的公共機構,能成立類似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的博物館,更希望其他收藏家願慷慨展出各自的收藏,讓更多人能欣賞各種珍貴的藏品。

古舊收藏 觸發靈感

 張順光的收藏眼光和設計才華,雖然備受外人的欣賞,但在家人眼中,這些收藏品根本一文不值。「起初他們對我收藏的興趣都十分抗拒,因我為了收藏,與他們相聚的時間也少了。擔任設計師的太太,後來偶然看到我那些古意盎然的收藏品,卻激發出創作靈感,從此對我的藏品改觀。」張順光指酷愛藝術和設計的子女,亦逐漸「接受」其收藏品。

 昔日對其收藏興趣大表反對的子女,現在亦認識到這些收藏品並非只是普通的舊物,而是一種有古典氣息的藝術品。他的妻子現在閒時,更會跟他一起遊走於雜亂的摩囉街「尋寶」。致力向公眾推廣欣賞收藏品的張順光,成功獲得家人的認同,相信這跟他獲追隨者的支持一樣,感到難能可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