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
行政長官曾蔭權上星期發表的施政報告,以「進步發展觀」為思路,提出香港未來五年的新方向。十大基建、環境保護、文化保育、教育投資、社會服務等等一一涉及,看似回應香港社會的需要。然而偏偏,在以「進步」為題的五年藍圖中,科技發展卻銷聲匿跡!究竟是香港在這方面早已成熟得毋用再進步,還是科技在香港這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的大都會,已變得不再重要?
資訊科技是香港成功轉型為知識型社會的重要動力——對於資訊科技業界來說,這番話已對特區政府提倡無數次,「長氣」得有點像老生常談。每年施政報告發表前夕,筆者和業界皆提出不少關於科技政策的建議。至於今年,筆者與多名資訊科技界的選委成員,也提出多達四十六項的施政建議,促請我們的第三屆特區政府以締造香港成為資訊無間斷的數碼都會為目標,積極推動社會各層面和各階層更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之餘,也促進資訊科技業的長足發展。
業界苦口婆心,希望曾特首莫讓業界再次失望。科技政策在他的施政報告隻字不提,反而有不少篇幅回應近期吵得鬧哄哄的文化保育和環保議題。當然業界不是只爭朝夕、只求人有我有。業界固然支持文化保育和環保,但我們失望,是因為特區政府至今依然未認清科技發展的重要角色。
以發展本地的支柱行業如金融、銀行、物流等為例,在特首的眼裡,推動這些行業的方法就只是「勇往直前」,忘卻了這些行業主要透過互聯網和資訊科技支援機構的日常運作。筆者不反對發展新興金融市場的政策,但若忽略建立穩健而長遠的資訊保安政策,只把資訊保安當作一般推廣教育工作來做,則難以保障市場和機構的正常運作,更別說鞏固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
同樣,特首又有否留意在推動香港作為創意之都的同時,資訊科技應佔的位置?正如曾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隨著經濟全球化,各種創意產業相繼崛起,香港有需要加緊配合,才能免被鄰近地區侵蝕香港的優勢。但被特首點名推動的部分,卻只是電影、電視、音樂、廣告、設計這文化產品。軟件開發及服務,以及數碼內容這兩項資訊科技重要分支,同樣作為十二項創意產業的成員,卻又一次只有看的份兒。惟現實是,本地科技業界在開發創新應用系統方面別具經驗,科技專業服務則質素優良。只要有適當的推廣策略,例如推出電子政府服務方案出口計劃,更主動的方式與業界合作向海外及內地各省市政府推廣本地發展電子公共服務計劃的經驗和方案,實有利本地業界爭取內地及海外市場的商機,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至於數碼內容業,潛力更是不容忽視。數碼內容由網絡遊戲、電腦遊戲、數碼化的娛樂資訊、電腦特效、流動網絡平台資訊等範疇組成,單單藉參與影視製作過程並不能滿足發展數碼內容業的需要和空間,更不用說要吸引內地或海外數碼內容企業來港建立開發中心和數碼資產分銷點,使香港發展為區域數碼內容樞紐。未來的西九文化區計劃成為創意產業發展的龍頭,各類型的文化藝術展覽和博物館藏,將會是誘發數碼內容業發展的契機。目前欠缺的,就是特區政府對數碼內容業的認同,對這行業潛力的認知,以及提出政策支持和配合的決心。
經過多年努力,科技產業早已由支援行業蛻變為有能力獨當一面、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動力的產業。再說,在這網絡世代,大部分經濟活動都依賴互聯網和資訊系統運作。香港的資訊基建和科技產業要是不濟,定當影響其他行業的增長空間和潛能,最終受害的還是香港的整體社會。如此,香港的新方向,又怎能是沒有科技產業的新方向?
筆者在下星期繼續剖析在施政報告中,科技在社會發展和民生層面所擔任的角色;探討這份作為香港新方向的五年施政藍圖,在科技政策而言究竟是合格與否。(文匯論壇)
|